中醫常識

小孩嘔吐腹瀉怎么辦

夏秋季到來, 很多胃腸道疾病也開始紛紛侵襲, 干燥的氣候, 炎熱的環境, 病菌隨著粉塵漂浮在空氣里, 很多抵抗力差的孩子因此患病。 在眾多的病菌中, 痢疾桿菌和輪狀病毒都可以引起小兒腹瀉, 看著寶寶們上吐下瀉, 媽媽們是焦頭爛額, 其實小兒腹瀉不是什么難治的病, 找準病因, 對癥下藥, 寶寶們會很快康復。

引起小孩嘔吐腹瀉的病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孩子自身機體的抵抗力下降, 引起病毒入侵, 另一方面, 是氣候干燥, 病菌四處飄散, 患病的幾率也大大增高, 在夏秋季節, 做好預防是很有必要的。

小孩嘔吐腹瀉主要發生在嬰幼兒, 其內因特點:

(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 酶的活性較低, 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 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 調節機能較差。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 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

以后漸升高。 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 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 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 所以母乳喂養兒較少發病, 患病也較輕。 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 同一集體流行時, 小嬰兒罹病多。

(4)嬰兒體液分布和成人不同, 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 且水分代謝旺盛, 調節功能又差, 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 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易致消化功能紊亂, 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 腹瀉后易於遷延。

感染因素

分為消化道內與消化道外感染, 以前者為主。

(1)消化道內感染 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 因而易發生在人工喂養兒。 哺喂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

亦有感染可能。 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 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后部分醫護人員受染, 成為無癥狀腸道帶菌(毒)者, 可導致病原傳播。

(2)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 常見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 腹瀉多不嚴重, 年齡越小者越多見。 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所引起。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 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 如氯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各種頭孢霉素, 特別是兩種或以上并用時,

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 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 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 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 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消化功能紊亂

(1)飲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過敏。

(4)藥物影響。

(5)其他因素:如不清潔的環境、戶外活動過少、生活規律的突然改變、外界氣候的突變(中醫稱為“風、寒、暑、濕瀉”)等也易引起嬰兒腹瀉。

小孩嘔吐腹瀉的臨床表現有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性狀改變, 如排稀便, 水樣便等, 長時間的嘔吐腹瀉還會引起孩子水電解質紊亂,

引起低鉀和低鈣癥狀, 如果孩子出現困乏癥狀, 那么媽媽們就要重視了, 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 在飲食上面也要盡量給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