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牡丹皮的功效與作用

牡丹皮

牡丹皮, 中藥名。 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 產于安徽、山東等地。 秋季採挖根部, 除去細根, 剝取根皮, 曬乾。 生用或炒用。 《本草綱目》:“滋陰降火, 解斑毒, 利咽喉, 通小便血滯。 後人乃專以黃蘖治相火, 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 赤花者利, 白花者補, 人亦罕悟, 宜分別之。 ”現代研究, 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鎮靜、降溫、解熱、鎮痛、解痙等中樞抑制作用及抗動脈粥樣硬化、利尿、抗潰瘍等作用。

牡丹皮的功效

清熱;活血散瘀。 主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牡丹皮的作用

1、對心血管的影響:丹皮對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脈血流量, 減少心輸出量, 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 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 並且持續時間較長, 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

2、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丹皮酚對口服傷寒、副傷寒菌苗引起的小鼠發熱有解熱作用, 並降低正常小鼠體溫。 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及鼠尾壓痛反應, 並能對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運動亢進, 能明顯延長環己巴比妥鈉所致小鼠睡眠時間, 大劑量時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 能明顯對抗戊四氮、士的寧、煙鹼和電休克所致的驚厥。

作用部位在中腦網狀結構和丘腦。

3、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 對大鼠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蹠浮腫有抑制作用, 並能抑制醋酸或5-羥色胺引起的小鼠腹腔或豚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 抑制小鼠應激性潰瘍的發生。

4、抑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 丹皮煎劑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牡丹葉煎劑對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抗菌作用, 其有效成份為沒食子酸。

5、抗凝作用:體外對人血小板試驗, 發現丹皮水提物及芍藥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產生血栓素A2,

進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這是由於抑制從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環氧化酶反應的結果。 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內毒素所致實驗性血栓的作用。

6、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給小鼠分別灌胃丹皮, 丹皮酚、芍藥甙、氧化芍藥甙、苯甲醯芍藥甙, 均能促進靜脈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 即使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處於低下狀態也有促進作用, 顯微鏡檢查見肝中枯氏細胞及脾中巨噬細胞吞噬力增強。

7、對脂質代謝的影響: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 芍藥甙對腎上腺素所致的脂細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細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 而且明顯增加胰島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牡丹皮適合人群

血虛、寒症、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牡丹皮食療作用

味苦、辛、性微寒。 歸心、肝、腎經。 清香散泄, 入血分。

清熱涼血, 活血散瘀。 主治熱病入血發斑, 吐血衄血, 驚癇, 限虛潮熱骨蒸, 心中煩熱, 血滯經閉, 痛經, 腸癰瘡毒辣, 跌撲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