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的偏方
鼻出血又稱“鼻衄”, 鼻出血多發生於一側鼻孔。 出血量少的, 僅鼻涕中帶有血絲;如失血過多, 會出現臉色蒼白, 出冷汗、脈搏快而弱和血壓降低等休克症狀。 發生了鼻出血, 避免過分緊張, 儘量保持鎮靜。 現在很多偏方對治療該症狀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來看一下偏方都是有哪些。
1 清金止衄湯
【組成】桑白皮30克, 黃芩、山梔炭、白茅根、茜草、側柏葉、紫草、當歸、旱蓮草各10克, 懷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功用】清肺泄熱, 涼血止血。
【方解】鼻中隔前下方鼻衄, 多因肺熱壅盛或伴脾不統血、胃熱熾盛或肝火上逆所致。 鼻者, 肺之竅, 肺主氣, 宜清肅下降。 火熱犯肺, 肺失清肅, 氣逆不降, 上壅鼻竅, 損傷脈絡, 血隨氣道而致。 方中重用桑白皮, 瀉肺降氣;黃芩、山梔炭清熱止血;白茅根、茜草、側柏葉、紫草, 涼血止血;旱蓮草養陰清熱;當歸、懷牛膝活血散血, 且牛膝兼導熱下行之功,
【主治】鼻衄。
【加減】若伴鼻腔乾燥, 口幹欲飲者, 加蘆根、天花粉養陰生津;出血量多、鼻黏膜充血明顯者, 加赤芍、丹皮、生地清熱涼血止血;大便幹結者, 加生大黃通腑瀉熱;頭暈頭痛, 口苦易怒者, 加菊花、夏枯草、代赭石清肝降逆;病程較長, 失血過多, 面色無華者, 加阿膠珠、炒白芍, 黃芪益氣養血攝血。 待鼻衄停止後, 再服6劑以鞏固其效。
【療效】治療143例, 結果治癒110例, 好轉25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94%。 在治癒和好轉的135例中, 服藥1劑鼻衄即止者43例, 2~3劑而止者58例, 4~6劑而止者34例。 平均止血天數為3.1天。 在無效的8天中, 有3例孕婦, 1例尿毒癥, 1例高血壓。
2 清熱止衄湯
【組成】生石膏20~30克, 桑白皮、梔子、黃芩各12~15克, 白茅根、藕節25~30克, 大薊、小薊、懷牛膝各15~2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3次。
【功用】, 。
【方解】臨床所見, 以實火居多, 多由肺、胃、心、肝火熱上蒸鼻竅, 迫血妄行而致。 方中以生石膏、桑白皮、黃芩、梔子清泄肺胃心肝火熱, 斷火之源;輔以白茅根、藕節、大小薊清熱涼血止衄;以塞其流;赤芍、丹皮、生地涼血活血, 清血脈之熱, 又能疏血中之滯、暢血之行, 以防溢血留瘀;佐牛膝引血下行, 折其火熱上炎之勢。 諸藥配伍, 熱清衄止。
【主治】鼻衄。
【加減】肺熱盛者, 重用桑白皮、生石膏;胃火盛者, 重用梔子、生地, 加生大黃;心火盛者, 重用梔子、生地、丹皮;肝火盛者, 重用黃芩、梔子、赤芍, 加龍膽草。
【療效】治療64例, 結果痊癒(出血停止, 半年內無復發)52例;顯效(出血停止, 半年內復發不超過2次)7例,
3 安血飲
【組成】白茅根20~30克, 龍骨、牡蠣各15~25克, 生三七粉3~5克(沖服), 白芨粉10~15克, 生大黃6~10克。 藕節炭20~30克(或藕汁)。
【用法】上藥用冷水浸泡30分鐘, 煮沸20分鐘。 水煎2次, 分2次服, 三七粉隨藥汁送吞。
【功用】涼血止血, 平肝潛陽。
【方解】方中以白茅根、三七粉、白芨粉、藕節炭涼血止血, 血止而不留瘀;龍骨、牡蠣平肝潛陽;生大黃通腑瀉熱, 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 血止火清則鼻衄可愈。
【主治】鼻衄。
【加減】素有過敏性鼻炎, 加荊芥炭、側柏葉炭各10克;乾燥性鼻炎, 加石斛12克, 天冬10克, 金銀花炭12克;血熱盛, 加生地10~15克, 牡丹皮12克;心火亢盛, 舌赤糜爛, 加焦梔子10~15克, 竹葉、連翹各10克;氣虛, 加黃芪15~30克, 阿膠、當歸各6~10克。
【療效】治療80例,
從上面的幾個偏方可以看出治療鼻衄關鍵是要涼血止血, 。 既然鼻子出血與肺熱有關係, 人就應該在飲食, 生活上儘量避免導致肺熱的情形發生。 要少喝酒, 少吃辛辣的食物, 相反, 可以多吃一些冷飲等清熱降火的食物。 如果使用以上偏方還經常流鼻血, 需去醫院進一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