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練習氣功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所謂意守丹田, 多指意守下丹田。 下丹田有人認為在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處, 也有人認為在臍下三寸關元穴處。 當然, 意守丹田並非指僅守住一個穴位點,
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定的範圍內。
在練功的初期, 由於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 丹田不能馬上守住, 可先採用逐步放鬆法, 使思想漸漸集中, 雜念逐步減少, 從而達到氣沉丹田的入靜狀態。 應當指出, 意守的目的之一, 是為了預防和排除雜念, 在運用過程中, 不要過分用意, 要似守非守, 若即若離。 如果勉強死守, 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緊張。 因此, 要注意意守的火候, 即意守時的注意力的強度。 意守強度太小, 雜念難以排除, 丹田也難以守住;意守強度偏大, 雖然雜念可以減少, 但易招致頭痛頭脹, 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的出現。 所以, 練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無”應偏大些, 精神要放鬆,
以頭不脹痛為度, 這樣有助於排除雜念, 幫助入靜。 隨著練功實踐的加長, 可逐漸減小意守的強度, 漸漸達到似守非守, 綿綿若存的程度。
練功先哲們認為, 通過一定時期的意守丹田鍛煉, 內氣(此指感覺)就會在該區聚集, 慢慢還會產生一些熱、重、脹以及類似熱氣流的感覺, 並逐步明顯。 再練下去, 無需用意念引導, 就可能自然地出現內氣循任脈—督脈循行的感覺。
部分女性患者, 經期意守丹田如出現經期延長或經量過多的情況, 可改為意守中丹田, 即膻中穴部位。 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之間, 為中氣彙集開闔之處, 也是任脈與脾、腎、心包等經絡彙集之處。 意守膻中穴, 具有調和氣血的作用, 可調節和治療某些婦科疾病。
也有一些練功人,
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會出現呼吸紊亂, 導致胸悶、氣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脹滿不適或疼痛。 此時, 應依具體情況放棄意守丹田而改變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