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蘆蒿的用量

對蘆蒿有一定瞭解的人都知道, 蘆蒿是一種草本植物, 需要經歷多年的生長, 並且它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但是, 食用蘆蒿首先必須要講究方法, 無論是在用法上還是用量上, 都應該特別的注意。 那麼, 關於蘆蒿的用量多少才合適呢?如果您並不瞭解, 一定不能亂食用。

生活中有人因為某些疾病, 需要食用蘆蒿治療, 這就必須要先對蘆蒿有所瞭解。 在食用蘆蒿的過程中, 您要知道蘆蒿最適宜的用量, 如果大量食用的話, 可能會危害到您的身體健康。

蔞蒿, 多年生草本, 高60-150cm。 根莖稍粗, 直立或斜向上, 有鋪匐地下莖。 莖少數或單一, 初時綠褐色, 後為紫紅色, 無毛, 。 有縱飄然。 葉互生;下部葉在花期枯萎, 中部葉密集, 羽狀深裂, 側裂片1-2對, 線狀披針形或線形, 邊緣有疏尖齒, 先端漸尖, 基部漸狹成材豐形短柄, 無假託葉;上部葉3裂或線形而全緣, 上面綠色,

無毛, 正職面被白色蛛絲狀平貼的綿毛。 頭狀花序近球形, 直徑3-3.5mm, 具細梗, 小苞片小或無, 在分枝上排成總狀或複總狀花序, 並在莖上組成稍開展的圓錐花序, 花後頭狀花序下垂;總苞片3-4層, 外層卵形, 黃褐色, 被短綿毛, 中層廣卵形, 內層橢圓形, 有寬膜質邊緣;花黃色, 外層雌性, 內層兩性, 均結實。 瘦果卵狀橢圓形, 略壓扁, 無毛。 花、果期8-11月。

蘆蒿,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氣味。 主根不明顯或稍明顯, 具多數側根與纖維狀鬚根;根狀莖稍粗, 直立或斜向上, 直徑4~10毫米, 有匍匐地下莖。 多生於低海拔地區的河湖岸邊與沼澤地帶, 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有豐富的食用、藥用價值。

食用價值

蘆蒿以鮮嫩莖杆供食 用, 清香、鮮美, 脆嫩爽口, 營養豐富。

每百克嫩莖含有蛋白質3.6克、灰分1.5克、鈣730毫克、10.2毫克、鐵2.9毫克、胡蘿蔔素1.4毫克、維生素C49毫克、天門冬氨酸20.4毫克、谷氨酸34.3毫克、賴氨酸0.97毫克。 並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滌纖維等。 早在明朝, 蘆蒿與筍同拌肉食之, 最為美味、碧如玉針、嫩不須嚼、良于他方所出。 蘆蒿可涼拌或炒食。 嫩莖及葉作菜蔬或醃制醬菜。 蘆蒿抗逆性強, 很少發生病蟲害, 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是冬春中國江南一些市場供應的主要野菜品種之一。

藥用價值

該種在古本草書中已有記載。 《爾雅》稱“由胡”、“蘩”, 《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綱目》中稱“白蒿”, 其中水生者可能就是本種。 全草入藥、有止血、消炎、鎮咳、化痰之效。 也發現可用于治療黃膽型或無黃膽型肝炎良好;民間還作“艾”(家艾)的代用品;四川民間作“劉寄奴”(奇蒿)的代用品。

蘆蒿根性涼, 味甘, 葉性平, 平抑肝火, 可治胃氣虛弱、浮腫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預防芽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 根莖含澱粉量高, 可為肌體提供熱量能源, 也可作為神經結構、成分和酶、激素的組織成份。 同時也可起保護頭腦的作用和充當肝臟貯備肝糖而起解毒的作用。

蘆蒿具有清涼、平抑肝火、預防牙病、喉痛和便秘等功效。 蘆蒿因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C10H10O)而具有獨特風味。 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是一種典型的保健蔬菜。 蔞蒿有利膈、開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可治胃氣虛弱、納呆、浮腫等病症;民間用於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藥性

味苦;辛;性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5-10g。

適宜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蘆蒿。

禁忌人群:

糖尿病、肥胖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高血脂患者慎食蘆蒿。 老人、缺鐵性貧血患者要少食蘆蒿。

功效:

補血養血、補氣益氣、調理腸胃、增強記憶力、滋陰補陰、祛濕、開胃消食。

雖說蘆蒿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但在食用的過程中, 千萬不能亂用, 尤其是在作為藥物治病服用的時候, 最好是能夠掌握其用法與用量, 或者在相關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再進行服用, 否則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