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冬養陰要重食療勤喝水巧煆煉

中醫理論認為, 無論大自然還是人體的生命活動, 陰陽兩方面都在此消彼長。 秋冬之時, 萬物斂藏, 人體也應順應自然, 使精氣內聚, 從而抗病延年。 明代醫學家張景嶽指出, “有秋冬不能養陰者, 以致春夏多患火證。 ”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科教授晁恩祥提醒大家, 秋冬養陰, 首先要規律作息生活, 保證充足的睡眠、儘量避免熬夜, 睡眠不足很容易損耗陰血、招來火氣。 此外, 還可從以下5個方面加以注意, 讓身體收藏陰精、潤養五臟。

重食療。 天氣轉涼, 很多人又開始不加節制地吃辣, 卻不知“無辣不歡”很容易“引火上身”,

對養陰不利。 因此, 辛辣食物、煙酒等要儘量控制, 吃辣後最好吃點酸, 能滋陰潤燥、緩解上火, 如柚子、山楂、番茄等。 此外, 秋冬進補要講究“平補”, 蓮藕、杏仁、百合、銀耳、荸薺、秋梨、蜂蜜等, 都是不錯的養陰食物。 如果出現手腳發熱、口舌生瘡、大便幹結等明顯的陰虛症狀, 可在醫生指導下, 適當用些養陰的中藥, 如麥冬、沙參等。

勤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 也最能養陰。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 更要隨身帶著水杯, 及時補充水分, 而不要等到口乾舌燥時再猛喝一通。 想要趕走“秋燥”, 除了喝白開水外, 還要利用好一個“寶貝”——蜂蜜。 早晚將蜂蜜直接調入溫水中飲用, 更能起到潤腸通便、養陰潤燥的效果。

吞唾液。 古人認為唾液十分珍貴,

不惜用“金律玉液”來稱讚。 適當吞咽唾液, 的確有益健康長壽。 可在起床前和臨睡時, 閉目靜坐, 先叩齒30次, 再用舌頭舔上顎及上下牙齒, 待唾液滿口時, 分兩三次咽下。 然後稍停片刻, 緩緩深呼吸, 吸氣時肛門收緊、呼氣時放鬆, 連續30次左右, 有助於滋陰降火、固齒益精。

調精神。 入秋後, 有人因為上火而心煩氣躁、愛發脾氣, 還有人因為秋冬蕭瑟觸景生情, 時常心情低落、傷感不止, 情緒也大起大落。 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但要注意調節, 思慮過度、大發雷霆都不利於養陰。 情緒不好時可選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出去走走, 多做深呼吸, 吐故納新, 幫自己消除不良情緒。 還要學會自我開解, 笑對煩惱, 寬容待人。

巧鍛煉。 天冷時節人體血管收縮,

並不適宜做舉重、猛跑等高強度的劇烈運動, 運動時間也不宜太久。 此時, 最適合打太極拳、練氣功、瑜伽等節奏舒緩、動作舒展的鍛煉, 可以調暢氣機, 促進經絡氣血運行, 加強新陳代謝, 從而調養身心、養陰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