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神經膠質細胞對人體的作用是什麼

神經膠質細胞是人體的重要細胞, 分佈在神經元之間, 形成網狀支架, 有助於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很多人在到醫院檢查神經系統疾病的時候, 通常會對神經膠質細胞進行化驗, 如果量少或量多以及出現不正常的表現, 這都會影響到我們神經元的正常, 因為神經膠質細胞對支持神經元的營養保護, 以及形成修復等多項功能, 所以在檢查的時候要仔細瞭解。

簡介

中樞神經系統中還有這樣一類細胞, 即神經膠質細胞, 或簡稱膠質細胞, 膠質細胞大概是神經元細胞的10~15倍, 總體積與神經元的總體積相差無幾(神經元約占45%, 神經膠質細胞約占50%), 在常規的神經組織切片中, 通常神經膠質細胞的體積比神經元小。

分類

1.中樞:主要包括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 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室管膜細胞(ependymal cell)以及管周膜細胞、脈絡叢上皮細胞、伯格曼膠質細胞、米勒細胞、垂體細胞和伸展細胞等。

2.周圍:神經膜細胞(Schwann cell, 施萬細胞)、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 )。

膠質細胞與神經元都起源於胚盤外胚層神經上皮組織(小膠質細胞可能起源於中胚層), 其中的膠質母細胞發育成大膠質細胞和脈絡叢上皮細胞,

圍繞神經管腔表面的部分神經上皮細胞分化成室管膜和脈絡叢上皮細胞, 神經母細胞發育成為神經元;神經脊則分化為外周神經系統的膠質細胞。

星形膠質細胞

最大的神經膠質細胞, 胞體直徑3~5微米, 核呈圓球形常位於中央, 淡染。 它有許多長突起,

其中一個或幾個伸向鄰近的毛細血管, 突起的末端膨大形成血管足突, 圍繞血管的內皮基膜形成一層膠質膜。 某些星形細胞突起還附著在腦、脊髓軟膜和室管膜的下膜上, 把軟膜、室管膜與神經元分隔開。 星形細胞又分為原漿型和纖維型兩種。 原漿型星形細胞多見於灰質, 突起較粗而多分枝, 呈薄板狀包圍在神經元胞體及樹突表面未被突觸覆蓋的部分, 與神經元細胞之間有小的間隙。 纖維型星形細胞突起長而光滑, 分枝不太多, 在胞體和突起的胞漿中有很多原纖維樣的物質, 集成大小不等的束。 電鏡觀察表明, 原漿型和纖維型星形細胞的核周圍胞漿和大的突起內含有相同的細胞器, 以及明顯的糖原顆粒和胞漿原纖維等,
說明兩型可能同屬一種膠質細胞。 有人認為, 異常狀態下星形細胞可因損傷或刺激經有絲和無絲分裂而增殖, 但小鼠大腦皮層損傷部的附近星形細胞, 並不攝取3H標記的胸腺嘧啶核苷, 所以還不能確證細胞增殖。

少突膠質細胞

比星形細胞小, 直徑1~3微米, 突起也比其他膠質細胞少而短呈串珠狀, 無血管足, 胞漿中不生成纖維, 但較星形細胞有更多的線粒體。 寡突細胞在灰質和白質中都有, 在灰質中緊靠神經元周圍稱為衛星細胞。 人類中樞神經系統每個神經元輔有的寡突細胞數量最多。 神經元的衛星細胞在對損傷起反應時數量增加, 並能吞噬它們本身的髓鞘變性產物。 在白質中寡突細胞在有髓鞘纖維之間成行出現。

中樞神經組織的髓鞘是由寡突細胞突起形成的, 因此, 其功能與外周神經的許旺氏細胞相同。 一個寡突細胞可以其不同的突起, 形成多極神經纖維結間部位的鞘膜(可多至20個)。 寡突細胞核圓而小, 有濃密的染色質, 細胞質電子密度大, 含線粒體、核糖體和微管, 這些特點使它們在電鏡圖中可以鑒別出來。 在組織培養中看到寡突細胞有週期性的強力運動。

小膠質細胞

體小緻密呈長形或橢圓形。 核中染色質甚濃, 核隨細胞體的長軸亦呈長形。 小膠質細胞在蘇木精-伊紅染色切片中別具特徵;突起短, 密佈大量小枝形似棘刺。 小膠質細胞的數量雖不多, 但在灰、白質中都有, 在灰質中的數量比白質中的多5倍, 海馬、嗅葉和基底神經節的小膠質細胞比丘腦和下丘腦的多,而腦幹與小腦中最少。有些吞噬的小膠質細胞顯然來自血細胞的生成中的單核細胞幹細胞,而不是神經起源的,在受傷後出現許多侵入的噬食細胞。正常情況下星形細胞有清除細胞碎片的噬食功能。

海馬、嗅葉和基底神經節的小膠質細胞比丘腦和下丘腦的多,而腦幹與小腦中最少。有些吞噬的小膠質細胞顯然來自血細胞的生成中的單核細胞幹細胞,而不是神經起源的,在受傷後出現許多侵入的噬食細胞。正常情況下星形細胞有清除細胞碎片的噬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