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高血壓的養生誤區

誤區之一:憑感覺估計血壓高低。

高血壓病人症狀的輕重與血壓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 有些病人血壓很高, 卻沒有症狀;相反, 有些病人血壓僅輕度升高, 症狀卻很明顯。 這是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同, 加上臟器官損害程度有時候與血壓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 因此, 憑自我感覺來估計血壓的高低, 往往是錯誤的, 也容易延誤治療。 正確的做法是定期主動測量血壓, 每週至少測量兩次。

誤區之二:血壓下降就停藥

病人在應用降血壓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 血壓降至正常, 即自行停藥;結果在不長時間後血壓又升高,

還要再使用藥物降壓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 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 將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因此, 糖友在服藥後出現血壓下降, 也不能立即停藥, 可採用維持量, 繼續服藥。

誤區之三:採用傳統的服藥方法。

研究表明, 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在清晨醒後變化最大, 可以在數分鐘之內上升2~5千帕, 中午過後, 血壓會自行下降。 這種血壓變化規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間發生腦中風。 (早晨容易發生腦出血, 而夜間則容易發生腦缺血。 )傳統的每日3次的服藥方法沒有考慮患者的血壓變化規律, 只是一味地考慮降低血壓, 結果使清晨時的血壓控制不理想, 而下午和夜間常使血壓偏低,

新的服藥方法每天清晨醒後1次性服藥。 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後的血壓劇烈變化, 使血壓處於比較平衡狀態, 因此效果較好。

誤區之四:不根據自身情況, 盲目降血壓

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 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 為此偏高些的血壓, 有利於心、腦、腎等臟器的血液供應。 如果不顧年齡及病人的具體情況, 而一味要求降壓到“正常”水準, 勢必影響上述臟器的功能, 反而得不償失。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病人的年齡、臟器的功能情況, 將血壓降到適當的水準, 特別是老年人, 不可過度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