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中草藥可以說是古人留給後代人最大的寶藏之一, 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 如今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起初人們只信奉西藥而忽略中藥, 認為西藥的藥效強勁, 其實中藥的治療雖然見效不如西藥快, 但是同樣可以起到治療效果, 同時還能夠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危害。 蒺藜就是一種中藥材, 那麼疾藜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
一、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1、利尿:蒺藜含有的鉀鹽、生物鹼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臨床上對腹水及水腫病人有效。
2、平肝潛陽:刺蒺藜味苦能降泄, 入肝經, 果實主降, 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陽。 用治頭痛、眩暈、痙攣最有效。
3、明目:蒺藜辛散祛風, 苦能瀉火, 入肝經, 肝開竅於目, 故能宣散肝經風熱, 瀉肝火, 而祛風明目, 甚有效力。
4、止癢:蒺藜既辛且苦, 能燥濕殺蟲, 祛風止癢。 如《名醫別錄》曰:“即藜, 主身體風癢, 小兒頭瘡。 ”
5、散結祛瘀:蒺藜辛溫, 可散結祛瘀。
二、蒺藜的藥用附方
1、治眼疾, 翳障不明:刺蒺藜四兩(帶刺炒), 葳蕤三兩(炒)。 共為散。 每早服食後三錢, 白湯調服。 (《方龍潭家秘》)
2、治胸痹, 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 帶刺炒, 磨為細末。 每早、午、晚各服四錢, 白湯調服。
3、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兩(帶刺炒), 小茴香三兩(炒), 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 俱為末, 每服三錢, 白湯調服。 (《方龍潭家秘》)
4、治乳脹不行, 或乳岩作塊腫痛:刺蒺藜二、三斤, 帶刺炒, 為末。 每早、午、晚, 不拘時, 白湯作糊調服。 (《方龍潭家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