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大寒節氣的風俗和節慶有哪些?

按我國的風俗, 特別是在農村, 每到大寒節, 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 醃制年肴, 準備年貨。 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 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

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 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 是一個歡快輕鬆的節氣。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 所謂二月二為頭牙, 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 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 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據說雞頭朝誰, 就表示老闆明年要解雇誰。 因此現在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 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 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 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 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

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送灶時, 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 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 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這樣。 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 ”及“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之類的字句。 另外, 大年三十的晚上, 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 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 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 初一五更來”之說。 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 也賣灶王爺的圖像, 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 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元眉清目秀的美少年, 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

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 便不存在這一說法了。

臘月三十為除夕。 元旦是一年之始, 而除夕是一年之終。 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有始有終”, 所以除夕與第二天的元旦這兩天, 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慶。 儘管過去從封印日至開印日都是過年活動期間,

但從古至今最隆重的便是除夕與元旦這兩天。 我國各地在臘月三十這天的下午, 都有祭祖的風俗。 稱為“辭年”。 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 有宗祠的人家都要開祠, 並且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 還要點上大紅色的蠟燭, 然後全家人按長幼順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 人們要鳴放煙花爆竹, 焚香燃紙, 敬迎謁灶神, 叫做“除夕安神”。 入夜, 堂屋、住室、灶下, 燈燭通明, 全家歡聚, 圍爐熬年、守歲。 新中國建立後, 安神燒香活動漸廢, 其它歡慶活動依然。 近年來, 于除夕夜晚又增加了看電視, 參加娛樂活動等新內容。 除夕的晚餐又稱年夜飯, 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

這頓飯主食為餃子, 還有很多象徵吉祥如意的菜肴。

如“魚”與“餘”同音, 一般只看不吃或不能吃完, 取“年年有餘”之意;韭菜取其“長久”之意;魚丸與肉丸取其“團圓”之意等, 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肴。 吃過年夜飯便開始守歲, 一到子時, 便開始燃放煙花爆竹, 慶賀新年。 過年的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紙包好, 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 也有的壓在歲燭下, 也有大人偷偷壓在小孩枕下, 其意義均相同, 是為勉勵晚輩來年更聰明而有更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