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蛋的12個常見誤區
蒸雞蛋、煮雞蛋、煎雞蛋、炒雞蛋、雞蛋湯……雞蛋是我國居民最為常用的營養品, 吃雞蛋的好處當然非常多了, 雞蛋的營養價值也是被人們公認。 但是人們對於雞蛋, 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快來看看到底怎麼樣吃雞蛋才營養又健康吧。
誤區一: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 有煮、蒸、炸、炒等。 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 煮、蒸蛋為100%, 嫩炸為98%, 炒蛋為97%, 荷包蛋為92.5%, 老炸為81.1%, 生吃為30%~50%。 由此看來, 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蒸、煮雞蛋最好地保留了雞蛋裡面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一般蒸煮8到10分鐘, 雞蛋中含有抗生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已經完全被破壞, 而且細菌已經完全被殺死, 這時的雞蛋對於人體來說是吸收利用最完全和最安全的。
誤區二:雞蛋與豆漿同食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 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裡煮, 是一些人的飲食習慣。 豆漿性味甘平,
但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 能抑制人體蛋白酶的活性, 影響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 雞蛋的蛋清裡含有黏性蛋白, 可以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 使蛋白質的分解受到阻礙, 從而降低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
誤區三:茶葉蛋
茶葉蛋作為一種風味小吃, 在車站、街頭巷尾十分常見, 受人青睞。 但其實茶葉跟雞蛋搭配是不健康的吃法。 剛煮好的茶葉蛋味香, 不假。 但實際上, 茶葉中含有鞣酸, 在煮的過程中滲透到雞蛋裡, 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 會對胃起刺激作用, 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誤區四:煎蛋
很多人喜歡煮面的時候順便鋪上個金燦燦的煎蛋, 而現代人由於受到西方飲食習慣的影響, 把雞蛋煎得像牛排一樣五六成熟。 這樣半生半熟的煎雞蛋處理不充分, 細菌沒有完全殺死, 食用後不利於身體健康, 甚至有患禽流感的隱患。 此外, 如果不掌握煎蛋技術,
誤區五:鹵蛋
鹵汁經過反復燒煮後, 會產生致癌物, 長期過量使用可能致癌, 且長時間浸泡在鹵汁的雞蛋會滋生許多細菌。
除此之外, 含有過多醬油和鹽的鹵汁, 使人體鹽的攝入量增多, 對高血壓患者或小孩都是不利的。
誤區六: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 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 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有很純正的鮮味。 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 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 因此, 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誤區七:雞蛋與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 其實, 雞蛋和白糖同煮, 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 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 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誤區八:煎煮雞蛋的時間越長越好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 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 很難被吸收。
油煎雞蛋過老, 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 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為防雞蛋在燒煮中蛋殼爆裂,將雞蛋洗淨後,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用小火燒開。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再煮3分鐘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鐘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鐘。“5分鐘”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誤區九:生雞蛋比更熟雞蛋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1)生雞蛋難消化,浪費營養物質。人體消化吸收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而生雞蛋中的蛋清裡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2)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3)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並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4)大約10%的鮮蛋裡含有致病的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如果雞蛋不新鮮,帶菌率就更高。
(5)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誤區十: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許多人買雞蛋只要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其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關鍵取決於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
評價蛋白的品質,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質的含量。從感官上看,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越好。
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從淡黃色至橙黃色都有。蛋黃顏色與其含有的色素有關。蛋黃中主要的色素有葉黃素、玉米黃質、黃體素、胡蘿蔔素及核黃素等。蛋黃顏色深淺通常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因此,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誤區十一: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十二: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為防雞蛋在燒煮中蛋殼爆裂,將雞蛋洗淨後,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用小火燒開。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再煮3分鐘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不同煮沸時間的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鐘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鐘。“5分鐘”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
誤區九:生雞蛋比更熟雞蛋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1)生雞蛋難消化,浪費營養物質。人體消化吸收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而生雞蛋中的蛋清裡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2)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3)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並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4)大約10%的鮮蛋裡含有致病的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如果雞蛋不新鮮,帶菌率就更高。
(5)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誤區十: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許多人買雞蛋只要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其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關鍵取決於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
評價蛋白的品質,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質的含量。從感官上看,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越好。
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從淡黃色至橙黃色都有。蛋黃顏色與其含有的色素有關。蛋黃中主要的色素有葉黃素、玉米黃質、黃體素、胡蘿蔔素及核黃素等。蛋黃顏色深淺通常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因此,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誤區十一: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十二: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