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芩的副作用

黃芩除了叫這個名字以外, 還有很多的名稱, 每個地區都有不一樣的叫法, 但其實都是一樣的, 黃芩在平時的使用價值, 主要是可以止血, 安胎, 能祛除濕氣, 可以通便利尿, 即便是孕婦在懷孕期間也可以用, 只要能對症是沒有副作用的。

【別名】腐腸、黃文、妒婦、虹勝、經芩、印頭、內虛、空腸、子芩、宿芩、條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黃金條根【藥用部位】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 【成份】

黃芩根含黃酮類化合物:黃芩素, 黃芩新素, 黃芩甙(baicalin), 漢黃芩素, 漢黃芩甙, 木蝴蝶素A, 7-甲氧基黃芩素, 黃芩黃酮, 二氫木蝴蝶素, 白楊素等有效成分。

【功能主治】瀉實火, 除濕熱, 止血, 安胎。 治壯熱煩渴, 肺熱咳嗽, 濕熱瀉痢, 黃疸, 熱淋, 吐、衄、崩、漏, 目赤腫痛, 胎動不安, 癰腫疔瘡。

①《本經》:"主諸熱黃疸, 腸澼, 泄利, 逐水, 下血閉, (治)惡瘡, 疽蝕, 火瘍。 "

②《別錄》:"療痰熱, 胃中熱, 小腹絞痛, 消穀, 利小腸, 女子血閉, 淋露下血, 小兒腹痛。 "

③陶弘景:"治奔豚, 臍下熱痛。 "

④《藥性論》:"能治熱毒, 骨蒸, 寒熱往來, 腸胃不利, 破壅氣, 治五淋, 令人宣暢, 去關節煩悶, 解熱渴, 治熱腹中疞痛, 心腹堅脹。 "

⑤《日華子本草》:"下氣, 主天行熱疾, 疔瘡, 排膿。 治乳癰, 發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