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阻脾胃證的中醫辯證論治方法
濕阻脾胃證是中醫學上常見的一種徵候, 一般來講, 在出現濕阻脾胃證後, 大家可用下列中醫方法進行辨證論治, 其可起到理想的效果。
濕困脾胃
症狀:肢體困倦而重, 或頭重如裹, 胸悶腹脹, 納食不香, 口中粘膩無味, 便溏, 或有
形寒, 舌苔白膩, 脈搏濡滑。
治法:芳香化濕。
方藥:藿香正氣散。
本證主要指濕從寒化的寒濕證, 代表方為藿香正氣散, 具有很好的化濕功效。 方中以藿香、紫蘇、陳皮、白芷芳香化濕;厚朴、法夏、白術苦溫燥濕;大腹皮、茯苓淡滲利濕。 集芳香、苦溫、淡滲于一方, 並配合桔梗宣通肺氣, 甘草甘緩和中,
濕熱中阻
症狀:脘痞悶似痛, 納呆, 大便不爽, 口中苦而粘膩, 渴不欲飲, 四肢困重, 或有身熱不揚, 汗出而熱不退, 舌苔黃膩, 脈濡數。
治法:清熱化濕。
方藥:王氏連樸飲。
本方以黃連、山梔苦寒清熱燥濕;法夏、厚樸運脾化濕除滿;石菖蒲、蘆根、香豉和中清熱, 醒脾除濕。 亦可加滑石、鮮荷葉、薏苡仁清利滲濕。 脘連腹脹, 加陳皮、大腹皮理氣寬滿。 身重痛者, 加木防己除濕通絡止痛。 本證又可吞服甘露消毒丹, 每服5-10g, 日服2次,
脾虛濕滯
症狀:四肢困乏, 脘腹痞悶, 喜揉按, 大便溏薄, 神疲乏力, 厭食油膩, 舌苔薄膩或舌質胖淡。
治法:健脾化濕。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
本方以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健脾益氣;法半夏、陳皮理氣化濕;木香、砂仁和胃醒脾。 可加葛根、藿香升清化濕。 如面浮肢腫者, 加黃芪、扁豆、苡仁益氣利濕消腫。
濕阻病中, 尚有部分患者, 在盛夏季節, 出現心煩口渴, 無汗或出汗較少, 發熱不退, 胸悶, 納呆, 神疲乏力, 舌苔膩, 脈數, 此乃暑濕外襲, 又名“疰夏”, 可用鮮藿香、鮮荷葉、羌活、薄荷、板藍根、六一散等清化暑濕, 每能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