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有保質期嗎?
我們日常用的很多東西都有保質期, 特別是對于吃的東西來說, 我們買的時候一定要先看保質期, 如果食物到了保質期再吃就會危害身體的健康, 對于藥物來說分中藥跟西藥, 西藥一般會有保質期, 西藥過期一定要禁忌服用, 那么中草藥有保質期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中草藥有保質期嗎?
目前代煎的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研究發現,溫度越高藥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 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藥液內淀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為了保證藥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
二.干的中藥能放多久?
通過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手段發現,大黃中的蒽醌苷類物質是其發揮瀉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但是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蒽醌苷類物質會逐步地被水解為蒽醌的苷元,瀉下作用就會逐步地減弱。
中藥放置時間過長有效成分會丟失,所以它的藥效也會明顯降低,中藥在儲存過程當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變異的現象,比如說容易被蟲咬、發霉、腐爛、變色變味等,所以中藥是有保質期的,不是放置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含有揮發油類的、內酯類的,甚至花色素類的、容易生蟲的,一般規定它的保質期一年左右。 礦石類藥物的分子式結構相對穩定,保存時間相對長一些,但是不要超過十年。
三.中藥變質的因素
1.溫度
藥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 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藥材質量發生變化。 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藥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藥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藥物,受熱后又易于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于有利于蟲害、霉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藥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2.濕度
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 藥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的關系。 一般藥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 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藥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3.空氣
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藥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質量。 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中藥常見變質現象
4.霉變
即發霉, 系中成藥外表或內部生長霉菌的現象。
5.酸敗
亦稱酵解, 即中藥經日光照射或高溫, 產生發酵, 變味, 變色而不能藥用。
6.揮發
是指藥物在高溫下所含揮發油散失或走油;乙醇揮發后醇浸出物發生沉淀, 從而使有效成分失去。
7.渾濁沉淀
是液體中藥的常見變質現象, 中成藥的液體制劑在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沉淀或變質。
四.提醒
中藥也是有著屬于自己的保質期的, 若是變質的話, 再貴的中藥也是不宜繼續服用的, 避免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根據中藥的種類以及形態不同, 中藥的保存時間也是一樣的, 影響中藥變質的情況主要就是由于溫度、濕度以及空氣等。
影響中藥變質的情況主要就是由于溫度、濕度以及空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