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方法

缺鐵性貧血雖然是比較常見的, 可是不管是誰都不可以忽視正確的治療調理, 中醫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藥物, 包括歸脾丸, 阿膠, 還有益母草以及補中益氣丸等藥物。

1、 歸脾丸

歸脾丸1丸(9克), 每日3次。 療程30天。 據觀察, 歸脾丸對缺鐵性貧血出現氣血虛虧之證(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頭暈頭痛、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等)者有明顯效果。

2、 阿膠

阿膠口服液(每支10毫升), 1歲以下5毫升/次;1~3歲10毫升/次;8歲以上20毫升/次。

每日3次, 療程2個月。 藥理研究表明, 阿膠有加速恢復血容量、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作用, 亦能增加血小板數量, 有明顯的補血作用。 臨床研究證實, 其療效優於鐵劑。

3、 四物丸

有水丸和蜜丸2種。 水丸, 成人每次服30粒(每粒1克), 每日2~3次;蜜丸,

每次1丸, 每日2次。 實驗證明, 配方中當歸有抗貧血作用, 可能與其所含維生素B12、煙酸及葉酸有關。 臨床應用本品治療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療效。

4、 益母草

鮮益母草十餘斤(須於每年5月中旬采), 摘下嫩頭, 洗淨曬乾, 碾粉。 待冬至節後, 用炒糯米粉2500克和勻, 入瓷罐貯存。 每服1小碗, 加白糖少許, 用開水調服, 約40~50天服完。

5、 補中益氣丸

每次1丸(9克), 每日3次, 療程1個月。 配方中黨參、黃芪、白術、當歸並用, 能促進血清白蛋白增加, 以及升高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及血色素, 有明顯糾正貧血的功效。

6、人參

人參末3克(或黨參末15克), 冰糖少量, 粳米100克, 煮粥常食。 日本有學者經過反復研究後指出, 人參對治療多種貧血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人參中含有微量元素鍺、鎂、鐵、煙酸等營養成分,

有生血、補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