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注意:游泳的姿勢不對也能崴著腳

很多人認為崴腳只是地上運動的時候才會發生, 其實在游泳的時候也一樣有可能崴腳, 因此要注意游泳的姿勢, 這樣才能不會受傷。

游泳中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踝關節功能受損引起的, 有韌帶鬆弛和踝穴受損兩種情況。 例如, 曾經有過較嚴重的崴腳, 造成韌帶損傷, 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再者, 踝穴比較寬大或曾經受到損傷, 也會造成這種情況。 此外, 沒有準備活動或動作不正確也可能造成這種情況。

自由泳腿的打水動作由向上和向下打腿兩部分構成。 向下屈腿打水, 向上直腿打水。 向下打腿是主要推進力,

因此要速度快一些, 用力大一些。 動作結構可以描述為“大腿帶動小腿, 兩腿上下鞭狀打水”。

具體來說, 打腿時兩腳應稍內扣, 踝關節放鬆, 由髖關節發力, 傳至大腿, 帶動小腿和腳, 做鞭狀打水, 動作應有力而有彈性。 向上打水時, 大腿帶動小腿直腿向上移動, 當整條腿移到水面並與水平面平行時, 大腿首先停止繼續上移, 轉入向下打腿, 但此時小腿和腳由於慣性的作用仍在繼續上移, 使膝關節彎曲成約160度角, 之後小腿和腳在大腿的帶動下開始向下打水;當向下打水到最低處並開始向上打水時, 小腿仍未完成向下打水, 直到小腿伸直, 隨大腿轉入向上打水。 然後開始下一次動作迴圈。

自由泳打水時要注意踝關節的自然放鬆。

初學者因腳腕過於緊張也會發生踝關節酸痛。 但如果出現腫脹並有明顯的崴腳的感覺, 建議先到醫院進行檢查, 確定是否是因為踝關節損傷造成, 並按醫生的要求進行調養和康復訓練。

如果可以排除踝關節損傷的原因, 則應注意加強踝關節的力量和柔韌練習, 並在游泳前注意進行熱身活動, 避免使踝關節和肌肉在向下打水時受到損傷。 打水時發力技巧也很重要, 肢體末端的動作處理不能隨意, 不能與整條腿脫節, 否則容易受傷。

誤區2

經常游泳的寶寶更聰明

“多運動能提高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 因此經常游泳的寶寶比不游泳的寶寶更聰明。 ”如今, 因為很多廣告宣傳的緣故, 很多家長都覺得,

為了寶寶更聰明、身體更棒, 一定要堅持讓寶寶游泳, 否則, 似乎就比其他孩子差了一截。

專家建議:早產兒或體重小於2000克的嬰兒不宜游泳

游泳對寶寶身體協調有益, 但並不能說游泳的寶寶就絕對比不游泳的寶寶聰明。

新生兒游泳是通過在特定的水溫下, 讓溫和、良好的水刺激皮膚, 通過感覺器官傳導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 讓嬰兒在水中進行肌肉鍛煉, 增加肺活量,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適當游泳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增加其肺活量, 幫助消化, 促進睡眠, 穩定情緒。 但聰不聰明應該跟遊不游泳沒有直接關係。

另外, 並非所有嬰兒都適宜游泳。 閆安平介紹, 一般對於早產兒或低體重兒, 如體重小於2000克的嬰兒,

不提倡讓其進行游泳這一運動。 此外, 患有濕疹、心臟病、麻疹、腹瀉、耳朵感染、哮喘、感冒等疾病的寶寶, 也不建議下水游泳, 如果想游, 也應等這些健康隱患消除後, 再帶寶寶去專業的嬰幼兒游泳池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