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心包炎的偏方

心包炎大家了解是什么樣的疾病嗎, 心包炎是心內科很常見的一種疾病了, 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的心包炎之分, 能夠引起急性心包炎的原因有感染的原因和非感染的原因, 出現了心包炎要能夠引起我們的重視, 及時的去治療才能夠預防很多的并發癥, 下面我們看看治療心包炎的偏方。

偏方1.急性心包炎

(1)外邪犯肺:治法:清熱宣肺, 化瘀活血。

方藥:銀翹散加減。 藥用二花、連翹、竹葉、荊芥、牛子、薄荷、生甘草、桔梗、黃芩、赤芍、丹皮、茜草、丹參。

方中二花、連翹、黃芩清解透邪、清熱解毒;竹葉、荊芥、薄荷、開皮毛而透邪,

并清上焦之熱;桔梗、牛子宣肺止咳;赤芍、丹皮清熱涼血;茜草、丹參活血止痛;生甘草解毒, 并調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宣肺、化瘀活血之功。

(2)痰熱互結:治法: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

方藥:小陷胸湯合導痰湯加減。 藥用瓜蔞、黃連、黃芩、半夏、橘紅、膽南星、枳實、茯苓、甘草。

方中瓜蔞、膽南星清熱化痰、散胸膈之痞;黃芩、黃連清熱降火、除心下之痞;半夏、枳實降逆消痞、除心下之結;半夏與黃連合用, 辛開苦降, 得瓜蔞則清熱滌痰、宣痹散結之力益著;橘紅、茯苓理氣化痰, 使濕去脾旺、痰無由生。 諸藥共奏清熱化痰, 寬胸散結之效。 胸中刺痛明顯、唇舌色暗者, 加丹參、茜草以活血化瘀;寒熱往來者加柴胡以和解少陽;大便秘結加大黃以通腑瀉熱,

本藥并有活血作用。

偏方2.慢性心包炎

(1)瘀血內阻:治法: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藥用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柴胡、枳殼、牛膝、郁金、丹參、元胡、桔梗。

方中桃紅四物湯加丹參、元胡活血化瘀止痛, 兼以養血;四逆散舒肝行氣活血;桔梗開肺氣、載藥上行;牛膝通利血脈、引血下行。

諸藥合用, 共奏活血化瘀、舒肝理氣止痛之效。 如心氣虛明顯者, 加黨參、黃芪或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2)痰飲內停:治法:溫陽化飲。

方藥:苓桂術甘湯加減。 藥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附子、黨參、黃芪、大棗。 《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方中黨參、黃芪、茯苓、白術益氣健脾、祛痰化飲, 使脾氣健旺、水濕除;附子、桂枝溫陽化氣行水, 佐甘草、大棗益氣和中。 共收溫陽化飲之效。 若有胸痛、右肋痛及舌瘀暗者, 加丹參、茜草、桃仁、紅花等以活血化瘀。

偏方3.陰虛內熱: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青蒿鱉甲湯合生脈散加減。 藥用青蒿、鱉甲、生地, 知母、丹皮、地骨皮、西洋參、麥冬、五味子。

方中鱉甲滋陰退熱、入絡透邪, 青蒿清熱透絡、引邪外出。

丹皮清血分中的伏熱, 生地、知母、地骨皮滋陰液、透虛火、清骨蒸勞熱;西洋參甘平補肺、大補元氣;麥冬、甘草養陰生津、清虛熱而除煩;五味子酸斂肺氣而止汗。 二方相合, 陰液得補、虛熱得清、元氣得補諸癥可除。

治療心包炎的偏方大家應該都有了一些了解了吧, 患有心包炎的人可以去嘗試一些這樣的治療方法, 會有不錯的效果, 有的時候一些疾病不妨用中醫的方法去治療, 畢竟中醫能夠從根本上治療一些疾病, 而且治療也不會有復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