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頸椎椎管狹窄的治療,科學治療恢復好

頸椎椎管狹窄會引起神經痛, 腰背痛, 手麻, 頸肩痛, 肌肉萎縮的症狀, 一般上肢的症狀是先發生的, 不嚴重的頸椎椎管狹窄可以物理治療, 多按摩, 做牽引, 嚴重的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1、對不典型的病例首先應採用非手術療法, 如臥床休息、牽引、按摩、理療及藥物治療等。 同時應避免著涼與過勞, 以促進神經刺激之症狀恢復。 經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的典型病例, 應考慮手術治療。

2、手術以全椎板截除, 徹底減壓為主。 所謂徹底減壓是指在截除椎板時不但要夠高夠寬, 而且要解除椎體後部(椎管前部)和側隱窩的增生骨質, 以便徹底解除馬尾及神經根的一切壓迫。

3、對輕型病例可採用理療、制動及對症處理。 多數患者非手術療法往往症狀獲得緩解。

對脊髓損害發展較快、症狀較重者應儘快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按照入路不同可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後路手術。 手術入路的選擇, 應在臨床的基礎上充分借用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 術前應明確椎管狹窄、頸脊髓受壓部位, 做到哪裡壓迫在哪裡減壓, 有針對性的進行致壓節段的減壓是原則。 對椎管前後方均有致壓物者, 一般應先行前路手術, 可有效地去除脊髓前方的直接或主要致壓物, 並植骨融合穩定頸椎, 達到治療效果。 如無效或症狀改善不明顯者, 3~6個月後再行後路減壓手術。 前路及後路手術各有其適應證, 兩者不能互相取代, 應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