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過度不利于養生
一說七情, 經常有人先回答喜、怒、哀、樂, 其實中醫說的七情是指 喜、怒、憂、思、悲、恐、驚。
七情只是中醫的一種習慣說法, 并不代表人體的所有情緒。 比如, 中醫七情里沒有后悔, 也沒有嫉妒, 但有的人做事情就容易后悔, 有的人妒嫉心強, 這些也都非常不利于養生。
七情過度易傷臟腑
中醫認為, 正常的情緒變化是人人都有的, 但如果情緒過度, 不論悲或喜, 對身心都不利。 《黃帝內經》就明確地說:“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 ”
怒則氣上 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
喜則氣緩 喜則氣緩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 在正常情況下, 喜能緩和精神緊張, 使營衛通利, 從而氣血和暢、心情舒暢。 《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 營衛通利, 故氣緩矣。 ”但暴喜過度, 又可使心氣渙散, 神不守舍, 出現精神不集中, 甚則失神狂亂等癥狀。
悲則氣消 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悲傷, 可使肺氣抑郁、意志消沉、肺氣耗傷。
恐則氣下 恐則氣下是指過度恐懼, 可使腎氣不固, 氣泄以下, 臨床可見二便失禁,
驚則氣亂 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 以致心無所依, 神無所歸, 慮無所定, 驚慌失措。
思則氣結 思則氣結是指思慮勞神過度, 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郁結。 思慮過度不但耗傷心神, 也會影響脾氣。 陰血暗耗, 心神失養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氣機郁結阻滯, 脾的運化無力, 胃的受納腐熟失職, 便會出現納呆、脘腹脹滿、便溏等癥。
從七情過度傷害的對應臟腑而言, 《黃帝內經》記載是“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
《黃帝內經》里說“主明則下安”, 意思是說心就好比一家之主, 一個人情緒好, 心理調解得好, 其他的臟器都會好。 反過來說, 心情不舒暢, 心理調節不好, 神明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