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關於太極意念練習 名家有話要說

太極拳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近年來又開始廣為流行, 早上公園裡到處可見中老年人在悠然自得的打太極;很多人對太極拳都只有基礎的認識, 對於太極的意念等深層次的知識都不太清楚;下面就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名家們都是怎麼說的吧。

1.如何理解用意不用力?
“意”指意念、意識, 是大腦的功能。 太極拳之意, 強調的是靜心用意, 心要靜, 即排除雜念使思想能夠集中。 心為意的全體, 意是由這個主體發出的資訊。 用意, 即以意識指導動作, 意動形隨。 “力”泛指力量的大小, 它的運動效果是靠人的大腦反應和肢體運動的狀態所決定的。
任何武術動作都是在意識指導下的運動狀態及其產生的效果, 如動作的快慢剛柔, 僵滯斷脆等等。 而太極拳的用意不是一個簡單的目的和指令, 而是在動作的整個過程中都由意識領著軀體進行的。 比如起勢,
不光想著兩手舉起, 而是在一開始或未動之前就要想著、即用意識領著兩手在似乎逐漸排開某種無形的阻力而起舉, 或者在讓開某種無形的推力而下落。
他勁力大小、方向、快慢的轉變, 是靠一種意識的聽覺而轉換。 這種起落轉換動作和勁力運動的特點是:松柔粘活、似水如流, 且運勁如抽絲, 勁斷意不斷, 實際上勁也沒有斷。
太極拳這種由意識指導動作的運動狀態和效果, 就叫“用意不用力”, 也是太極拳入門和達到“身知”的前提。

2.在意不在氣, 在氣則滯?
拳論說:“意到氣到, 氣到勁到。 ”這是說, 演練太極拳, 動作中勁力品質的好壞與氣有關。 這種介於意與勁之間的氣, 我認為是得之于運動運營於人體經絡血脈間之氣(營氣), 是以意識為先導下的自然發生, 而非指“呼吸”之氣。
但呼吸對運營體內的“營氣”有直接的影響。 “氣順則體舒”, 凡以意念為先導, 著意於周身骨節肌體的放鬆, 使上下通順節節貫串, 內外意氣勁勢相合, 做到呼吸與開合動靜之間自然順遂的結合, 自會起到“意到氣到,
氣到勁到”有益效果, 這叫“在意不在氣”。 反之, “氣滯則疾生”, 滯, 滯留不通的意思。
主要表現在過分注重呼吸, 過分講究運氣, 把氣把力憋在肌體裡, 滯留於筋骨血脈間, 以自束縛, 誤認為是灌勁, 使動作僵滯, 失去機靈, 易被人制。 甚至出現呼吸急促, 憋氣胸悶, 這叫“在氣則滯”。
所以, 太極拳之氣是“意之所至, 氣即至焉, 日日灌輸, 周流全身, 無時停滯”。 從而使遍體肌肉、神經得到充分營養而產生積極有益的健身效果, 也可獲得“極柔軟, 然後能極剛堅”的真正內勁。 而呼吸則宜遵循“氣以直養而無害”, 甚至要忘掉如何呼吸。

3.太極拳意念有哪些內容?
練太極拳過程, 需要思維的內容很多, 凡太極拳經、論、歌、訣的諸般要點, 都構成指導練太極拳的意念範疇。 從這個概念出發, 我想太極拳意念應包括:入靜, 放鬆, 頂懸, 中正, 用腰, 守丹田, 分虛實, 求開合, 用折疊, 內外相合, 相隨貫串, 連綿不斷, 粘連黏隨, 用意不用力, 探動靜快慢之機, 尋柔中寓剛之妙, 感天地合一之道, 運超然物外之虛神, 不一而是。

儘管有著林林總總的意念思維內容, 但拳練到純熟時, 可不用分心更多, 只要做到以意領氣, 以氣運身, 純以意行, 應物自然即可。
聽了名家講述, 大家有沒有對太極拳有新的認識呢?太極拳, 是一種武術項目, 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項目, 在人們生活中非常適用;喜歡太極的朋友們也要不斷增加太極知識, 才能完全融入, 真正做到身心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