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不同的豆腐 教你食出不同營養

豆腐的發源地在中國安徽的八公山, 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看似一塊四方豆腐, 既可成為家中的小涼菜, 也可成為大飯店的主菜,

甚至還有專以豆腐為特色的館子, 如京城裡的淮揚豆腐宴。 千百年來, 白嫩細緻、價廉物美的豆腐, 在我們的口中一代代綿延, 深受歡迎。 而在當下這個健康(健康食品)第一的社會中, 豆腐的作用更是被突出到了極致。

傳統的中國豆腐是將黃豆(也可用青豆、黑豆)浸泡于清水, 泡脹變軟後磨成豆漿, 濾渣後煮開;然後用鹽鹵或石膏“點鹵”, 使豆漿中分散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糰粒凝聚到一起, 形成“豆腐腦”;擠出水分就是豆腐了。 用豆腐可以作出多種多樣的豆製品:

水豆腐(北豆腐和南豆腐)、豆腐乾、油(油食品)炸豆製品(炸豆腐泡等)、鹵煮和薰制豆製品(五香豆腐乾等)、乾燥豆製品(幹豆腐皮)、發酵豆製品(豆腐乳)。 簡單的食物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內容,

豆腐便是秀外慧中的代表, 其蛋白質是凝聚的豆類蛋白, 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氨基酸食品), 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 營養價值較高。

豆腐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和豐富的植物雌激素,

不僅能增加營養、幫助消化(消化食品)、促進食欲, 還有預防骨質疏鬆征的作用。 可72變的不僅只有美女歌手, 豆腐也可稱作是“百變精靈”, 在小小的餐桌上, 能演繹出口味各不相同的佳餚, 成為購物籃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於是乎, 你便發現在市場上有許多帶著“豆腐”字樣的食品:杏仁豆腐、奶豆腐、雞蛋豆腐、米豆腐等以食品原料為定語的“××豆腐”, 或用商業名稱作定語的如“玉子豆腐”、“日本豆腐”等。 這些食品名叫“豆腐”, 主要是它們的感官性狀同樣水潤白嫩、口感爽滑, 頗具豆腐的相貌, 但這些“豆腐食品”在製作原料中卻沒有了“豆腐”中的豆。

它們風味各異, 食法不同, 但要注意的是“此豆腐不是彼豆腐, 營養作用自不能等同”。 製作不用大豆的“豆腐”也是根據了蛋白質膠體溶液可以在凝固劑的作用下凝集成型的原理。

例如牛奶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 用發酵的方法製成的優酪乳就像“豆腐腦”, 擠出水分可以製成“奶豆腐”。 還有用雞蛋製成膠體溶液後凝固製成的“雞蛋豆腐”(市場上的“日本豆腐”大多就是雞蛋豆腐)。

因為製作的原料各不相同, 各種“豆腐”的營養價值也就不同於大豆製成的“真豆腐”。 但是不同並不意味著就一定就不如, 只是在選擇的時候要根據營養需要確定食用品種。 各色沒有大豆的“豆腐”不可能有大豆豆腐的營養價值和作用, 如植物雌激素、豐富的鈣(鈣食品)等。 而“雞蛋豆腐”、“奶豆腐”中會有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的存在。 俗話說的“青菜豆腐保平安”,

特指的就是大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