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自測是否脾虛 出現5個徵兆說明你該補脾了

文章導讀

自測是否脾虛 中醫認為, 脾虛是指脾功能不足, 特點是吃得少、胃口差、食後腹脹、四肢無力、怕冷、大便稀溏等。 《黃帝內經·靈樞·邪客篇》中說道:“脾有邪, 其氣留於兩髀。 ”如何自測是否由於脾虛所至各種症狀很重要。 根據以下5種方式即可判斷自己是否脾虛。 1.清晨起床, 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 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中醫養生認為, 脾氣一虛, 肺氣先絕。 也就是說脾與肺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 脾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肺金失養, 就容易出現氣短, 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2. 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 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 看上去很潤澤。 舌面有一層舌苔, 輕薄且非常乾淨。 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 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如果舌苔白厚, 看起來滑而濕潤, 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
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 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同時, 在夏季, 脾濕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 面色晦暗發黃。 文章導讀 3.如廁時檢查宿便的情況。 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濕的症狀, 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常現象。 4.食欲也能看出脾濕症狀。 因為在中醫理論中, 當濕氣進入體內後最容易傷脾。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液體, 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 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新的能量。 另外,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 都會出現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 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 有較強的饑餓感, 可是吃了東西後卻有飽脹的感覺,
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5.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 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身體肥胖的人, 90%都是體質虛弱者。 體虛是身體脾胃功能減弱衰退導致的。 體虛會導致新陳代謝減慢, 機體活力減弱, 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 營養不能消耗掉於是堆積在體內,
形成肥胖。 文章導讀 補脾5大秘方 脾被稱為“後天之本”, 脾臟好的人通常面色紅潤有光澤, 反之則會皮膚發黃、易產生皺紋。 不想變成黃臉婆, 養脾非常重要。 如果您存在以上幾大症狀, 您更應該補脾了。 1、藥補不如食補:脾虛患者平常在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能補脾益氣的食物, 例如粳米、秈米、薏米、栗子、山藥、紅棗、香菇、馬鈴薯等, 這些食物都適合脾虛患者食用。 脾虛患者還需注意不要食用一些寒涼性的食物, 這類型的食物容易使脾氣受到損傷, 如苦瓜、冬瓜、萵筍、柿子、西瓜、綠豆等食品儘量避免食用, 還有像鴨肉、牡蠣、牛奶、芝麻等一類會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也不要食用。

2、運動健脾:經常仰臥起坐, 在健脾的同時還能鍛煉腹部肌肉。 每天進行3次, 每次5分鐘。 儘量不在飯後運動, 對消化不好。 3、按摩:經常按摩腹部對健脾同樣起到保健養生作用。 將雙手放在肚臍部位, 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60次。 經常按摩足三裡穴, 亦能調理脾胃。 4、進行腦部放鬆活動:過度用腦也會對脾造成傷害,
所以適當的時候需要對腦部進行放鬆, 緩解緊張, 比如靜坐, 冥想等。 5、保持心情愉悅:心情舒暢也能使脾處於一個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