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膽結石要切除膽嗎?

膽結石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 也叫膽石症, 它的發生多與年齡, 肥胖, 飲食等因素有關, 女性的發病幾率通常會比男性高很多, 因此女性朋友更應該做好預防工作。 那麼當人們患上了膽結石後一定要切除膽囊來治療嗎?

一、膽結石要切除膽嗎

膽囊結石並不一定需要切除膽囊, 但對於合併有膽囊炎(出現臨床症狀或影像學發現炎症表現)的膽石症應該接受膽囊切除。 膽囊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原則上都應手術切除膽囊。 但隨著微創手術的普及,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取代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 成為治療膽囊炎的首選術式。 由於急性膽囊炎發作時膽囊周圍消腫、粘連存在, 解剖層次不清晰, 增加了腹腔鏡手術的難度和手術風險, 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張在急性期行膽囊切除術, 而採取保守治療的方法使患者渡過急性炎症期,

待炎症完全消退後(約在急性發作後1個月左右)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對於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的特殊病例, 只好選擇開腹膽囊切除術。

當然, 在有經驗的外科醫生那裡, 急性期也可以有選擇地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但相應的手術風險會明顯提高。

慢性膽囊炎或急性發作期過後的膽結石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嚴重, 很多人就抱著僥倖心理不願切除膽囊。 殊不知這樣做相當於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時炸彈”, 反復發作的膽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膽囊癌的發生率, 癌變率隨著年齡的增長急劇增加。 另一方面, 老年人發作急性膽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療難度均大大增加, 本來很好治療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 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尤其是反復發作急性膽囊炎的)、影像學顯示膽囊壁增厚的、伴膽囊萎縮的膽囊結石患者, 選擇適當時機接受膽囊切除術是明智的。

二、切除膽囊後應注意什麼?

膽囊的功能是儲存、濃縮和排出膽汁, 幫助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切除膽囊後上述功能肯定會受影響, 主要表現在大量進食脂肪類食物後會腹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機體會使膽管擴張來部分代償膽囊功能, 一般2~3個月後就能夠正常消化吸收食物。 因此膽囊切除術後要注意低脂飲食, 少食油膩、肥肉、蛋黃等食物,

不要暴飲暴食, 養成良好的用餐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