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腦癱寶寶的表現,可根據其成長期辨別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們可在平時通過觀察寶寶的行為而判斷出其是否患有腦癱病症。 那麼, 腦癱寶寶的表現都有哪些呢?

1—3月的早期症狀

1、不注意看人, 不凝視, 追視差, 不笑;

2、非對稱性姿勢

3、頭不穩定, 頸不能豎直, 頭左右搖動;俯臥位不能抬頭。 抬頭動作標誌抗重力肌的發育情況, 正常時2—3個月可抬頭45度—90度;

4、肌張力增高:拇指內收, 手緊握拳或上肢內收、內旋。 背屈呈對稱性, 有時頭偏向一側, 上肢內收、內旋, 手握拳, 全身發硬, 軀幹硬性伸展;

5、肌張力低下:全身發軟, 蛙位元、倒U字形姿勢等;

4—6月的早期症狀

1、反應遲鈍:不追視,

不注意看人, 眼不靈活;表情呆板不靈活, 逗時無反應, 叫名無反應。 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 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 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 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 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2、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 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 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4、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 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5、身體扭轉: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 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6、身體逐漸變硬, 有輕度角弓反張或下肢交叉, 坐位呈後傾;如果全身發硬持續生後4個月以上, 可診斷為腦癱。

7、俯臥位抬頭小於90度, 拉起時頭不跟, 坐位呈全前傾, 全身仍發軟;如果“全身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持續生後4個月以上,

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 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8、拇指內收和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 或拇指內收, 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 有重要診斷意義。

9、不能伸手抓物:手不靈活, 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如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 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0、不會翻身, 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 有診斷意義;

11、斜視: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 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殘存原始反射, 如非對稱性姿勢。

1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 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7-12個月的早期症狀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 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 但在嬰兒後半期(7-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狀表現:

1、8個月後還用腳尖站立。

2、8個月後下肢不使用或短暫地支援體重;

3、9個月後不能獨坐。

4、手笨: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等不靈活, 不協調;在10個月後出現手笨有診斷意義。

5、10個月後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6、12個月後不能抓站。

7、15個月以後, 還不會邁步。

8、12個月以後不會與人再見, 有診斷意義。

9、12個月以後流口水及"吃手" , 有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