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耳膜炎的症狀與治療

耳膜炎在出現後不僅僅會導致耳朵疼痛, 甚至可能還會因為穿孔引起細菌感染的現象, 造成裡面出現化膿, 所以在平時大家需要加強鍛煉, 洗澡的時候保護好耳朵, 把耳朵裡面的水全部都擦乾淨, 做好預防感染的工作, 可以通過用一些中藥的方法進行治療。

危害(1)失去保護作用--穿孔後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可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

(2)聽力下降--聲音首先振動耳膜, 然後經中耳聽骨鏈傳到耳蝸, 進而引起神經反射形成聽力, 如果耳膜發炎後, 耳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 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 聽力就會下降。

(3)血皰破裂時, 會流出少許血性滲出液, 引起耳痛、眩暈。

預防1、凡患急性上呼吸道炎或急性傳染病者, 應妥為治療, 以防發耳疾, 並注意檢查耳部, 做到早期發現, 及時治療。

2、積極治療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如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增殖體增生等, 以減少耳部感染的機會。

3、加強體育鍛煉, 提高健康水準, 防止感冒。

4、矯正不恰當的擤鼻涕方法, 以免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侵入咽喉管。

5、廣泛開展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

6、避免污水入耳, 有水入耳時, 要儘早擦拭乾淨, 保持外耳道清潔。

陳舊性耳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  治療方法1.西醫藥治療:多採用靜脈給藥結合肌肉注射的療法, 也可選用血管擴張劑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點滴, 同時配合維生素B1、B2肌肉

注射。 或配以中藥針劑, 如川芎嗪、複方丹參注射液、當歸注液等, 滴注。

2.中醫藥治療

(1)中醫認為突發性耳聾多為氣滯血淤, 耳部經絡被淤血所阻塞, 清陽之氣不能上達於耳竅, 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減退, 從而發生了耳鳴、耳聾等表現。

治法:活血祛淤, 通絡開竅。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生甘草6{克。 伴有眩暈加菊花10克、雙勾藤10克、夏枯草6克。 體質虛弱者加黨參10克、炙黃芪10克。 情緒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靈磁石30克。

(2)針灸治療或做體外反搏治療均有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