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時節怎么吃有助脾胃健康
夏末秋初“瓜”字輩的要少吃
中醫認為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 長夏濕氣本來就重, 如果這個時候不小心淋雨, 或是沒有及時更換被汗水浸透的衣物, 就極易使脾臟為濕邪所困, 從而出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肢體困重等癥狀。 這個時候你再多吃寒涼食物的話, 就會更加加重脾胃的負擔, 所以這個時候拉肚子的人也特別多。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 護好腸胃, 特別是冰鎮西瓜, 這時能不吃就不吃了。
夏季人們對西瓜情有獨鐘, 特別是涼爽可口的冰鎮西瓜, 幾乎成為人們消解暑熱的必備品。
其實不只是西瓜, 甜瓜、黃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輩的食物都屬于寒涼食物。 這個時候脾胃本就虛弱, 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 引起腹瀉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所以過了夏天, 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秋后暑熱“豆”字輩要多吃
不宜吃瓜類, 但是夏末秋初暑氣逼人該如何應對呢?
綠豆
其實, 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濕邪, 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綠豆湯了。 那汁液碧綠的綠豆湯不僅可解暑熱之毒, 還可化濕, 助你的脾胃解圍。
紅豆
其實不只是綠豆湯, 綠豆的兄弟“紅豆”(也稱赤豆、赤小豆)也有這樣的功效。 李時珍曾稱紅豆為“心之谷”, 中醫認為其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由于紅豆性善下行, 通利水道, 所以經常服用還有減肥的功效。 對于愛美的女士而言, 若是擔心因“貼秋膘”而致身材變形的話, 可以配合著多喝些紅豆湯, 即有消暑化濕, 還可以維持你的曼妙身材, 何樂而不為!
初秋養脾少吃秋瓜多吃秋果
瓜類不能吃, 那吃什么好呢?秋瓜不宜多吃, 秋果卻是可以吃些的。
秋梨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秋梨吃法不同, 功效也不同, 民間有“生者清六腑之熱, 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 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 生吃就好。 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 熟吃更佳。 可以將梨隔水蒸過, 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 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 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大棗
另外大棗也是比較適合的佳品。 大棗有“木本糧食”的稱呼, 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 《本草綱目》認為棗味甘、性溫, 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對于“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 “多食令人寒熱, 凡贏瘦者不可食”, 每天吃棗不要超過50克為好。
初秋進補鴨肉最佳
對于身體弱的人而言, 秋季還是應該吃些肉類補一補的。 但進補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調理好。 平時可以多喝一些綠豆湯或是薏米粥之類的食品, 因為夏秋之際濕邪熱邪較重, 這樣可以促進濕熱之邪的排出, 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復。
在肉類的選擇上, 以鴨肉為最好。 因為秋天的鴨子是最肥嫩的, 而且還有一定的醫療功效。 秋天燥邪嚴重, 吃些涼性的鴨肉, 對于體內有熱、愛上火的人而言, 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自己動手做鴨肉粥
將250克鴨肉洗凈, 用料酒、鹽煨20分鐘, 之后加入適量清水和鹽熬成鴨湯。 等鴨湯開鍋后, 將上面的浮油撇掉, 然后將100克洗凈的粳米放入鴨湯中煮粥, 粥熟后再加點新鮮的蔬菜即可食用。 這道粥口味較清淡, 味道也較好, 再加上粳米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對于消化能力下降的人來講無疑是秋季進補的最佳選擇。
初秋養脾常按足三里
除了注意飲食以外, 中醫穴位按摩也可以起到強健脾胃的效果, 足三里就是一個不得不提的要穴。 有句俗話, 叫做“常拍足三里, 勝吃老母雞”。 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 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的功效。 經常按摩此穴不僅能補益脾胃, 對于消除疲勞、恢復活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找穴:足三里怎么找呢?此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 找這個穴位時, 可以用虎口圍住膝蓋, 四指并攏, 食指放于脛骨前緣, 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此穴。
按法:按壓時以有酸脹感覺為佳, 每天按摩2~3次, 每次3分鐘, 長期堅持, 不僅可和脾胃, 還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 家里有艾條的話, 也可以用艾條灸, 艾條懸放的高度以產生熱感為佳, 灸的時間比按摩的時間要長一些, 大約10分鐘左右。 每周1~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