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進補怎么做 首先應選擇養胃
夏季氣候炎熱, 適合采用食補的方法, 選用具有藥理作用的食物進行調補。 如綠豆、百合、米仁等燒湯服用.能起到清熱解暑、祛燥化濕的功效。 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患者, 在寒冷的冬季容易發病, 發病時給予治療只能治“標”, 而在夏季病情趨于穩定時進行調補, 則是治“本”, 可以獲得較好效果。
![](/uploads/A/EF/AEF5D2B35CCA.jpg)
從中醫角度來講, 夏季濕熱之邪容易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嚴重者還會出現食欲差、厭食、惡心嘔吐、全身疲倦, 俗稱“疰夏”。 因此, 在夏令進補時需要加強胃腸動力。 若是胃腸動力不足或缺乏, 不僅不利于補品的吸收, 補而無功, 還往往會出現補而不適的后果。
對于胃腸有關疾病或胃腸道手術后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又需要夏令進補時, 應注意以下6點。
![](/uploads/7/C1/7C19C87450A6.jpg)
(1)節制飲食, 不可過饑過飽。 避免食物過冷, 不飲酒、濃茶、咖啡, 不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進補方法, 如陽氣虛弱者應補益陽氣, 陰血虧虛者用滋陰養血的方藥。
(3)食療的方法簡便易行, 且效果不錯。 如用菊花祛風.生姜祛寒, 西瓜、綠豆可清暑解熱, 米仁能利濕, 蘿卜能消食等。
(4)無論藥補還是食補, 一旦出現不適, 如食欲減退、腹脹、大便不暢或腹瀉等癥狀時,
(5)情緒舒暢是保證胃腸動力的重要條件, 如因思慮過度、脾胃的運化功能受到影響, 并出現食欲不振、腹部悶脹時, 應注意調節情緒。
(6)選用增加胃腸動力的藥物, 常用的有嗎丁啉等。
![](/uploads/2/B6/2B66A45A2CFB.jpg)
消化性潰瘍食療方
生姜、大棗、紅糖、豬油各500克。 將大棗去核, 生姜洗凈晾干, 與紅糖一起, 加豬油共炸至酥后, 共研為末, 每天2次, 每次30克, 用開水送服, 連服12劑, 適用于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
慢性胃炎食療方
白胡椒15克, 豬肚1個, 將胡椒略打碎, 放入洗凈的豬肚內, 并留少許水分, 然后將頭尾用線扎緊, 放入沙鍋內慢火燉至爛熟, 調味服食, 隔2~3天服一次, 連服3~5次, 適用于脾胃氣虛型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