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膏方怎么熬好呢?

膏藥是中醫當中非常傳統的藥物, 膏藥的特點是粘稠, 不可內服, 只能將其涂抹在患病處, 等待藥物通過肌膚進入病灶來治療。 膏藥的效果一般比較直接服用藥物要慢, 但是, 堅持使用能夠將病灶徹底消除, 達到根治的目的。 膏藥雖然好, 但是熬制的過程卻十分講究, 下面就來看看膏方怎么熬好呢?

浸藥拿到醫生核定的膏方處方后, 先要浸藥。 將藥物和勻后放入沙鍋、陶瓷鍋或銅鍋中, 加冷水適量, 一般以水高出藥面15厘米為度, 充分浸透12-24小時。

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藥液, 再改用小火慢煎, 保持微沸, 根據不同材質煎煮1-2小時不等。 煎煮時應及時攪拌, 防止糊鍋, 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 以免溢出。 煮至2小時后取出藥汁過濾, 再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 如法炮制三次, 合并藥液, 靜置沉淀, 再用多層消毒紗布過濾3次, 以減少藥液中的雜質。

收膏將煎出的藥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發濃縮, 逐漸形成稠膏狀, 加入阿膠、龜板膠、鹿角膠等膠劑, 同時不斷用筷子攪拌和勻, 防止焦化, 即是收膏。 可按照自己的口味需要, 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者蜂蜜調味。

人參、冬蟲夏草、藏紅花等貴重藥物, 為了避免浪費不宜與他藥同煎,

而用小火另煎濃汁, 收膏時再將藥汁沖入, 或將其研成細粉調入。 不同體質的人, 收膏所用配料不同, 如陰血不足者, 可選用驢皮膠、龜板膠;陽氣虛弱者, 可選用鹿角膠;陰陽兩虛者, 可選用龜鹿二仙膠;便秘者可選用蜂蜜;糖尿病患者需避免用糖類;肝病者別用黃酒浸膠等。

存放膏方做好后, 即可在干凈的環境中涼放備取。 一般以瓷罐、玻璃罐為宜, 切不可用金屬器皿存放, 以免引起化學反應。 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 因膏方中糖分含量較高, 有的還含有動物蛋白, 溫度過高容易變質發霉, 所以最好放入冰箱, 否則會變質而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