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血小板450正常嗎

人體內的血小板含量應該控制在一個正常的範圍之內, 如果過高或是過低對人的身體都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而大家應該常說血小板偏低這種疾病, 但是對謝曉把含量過高, 這種疾病還不是很清楚。 那麼如果有人在醫院檢測到自己血小板含量是450的話這會是一種正常的狀況嗎, 以及引發它的原因是什麼呢?

血小板數常數是100~300,超過400稱為血小板增加多。 原因有二1:原發性增多見於骨髓增生疾病, 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纖維化早期等。 2:繼發性(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見的原因是出血, 組織炎症與壞死, 惡性腫瘤, 缺鐵, 脾切除術後, 川琦病等。

病因

1.反應性血小板增多

見於感染、手術後、惡性腫瘤、脾切除術後、急性失血或鐵缺乏、創傷、非感染性炎症等, 這些病因導致促血小板生長因數(如血小板生成素、白細胞介素-6)釋放增加,

導致血小板增多。

2.自發性血小板增多

見於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骨髓纖維化早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3.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發病機制可能與促血小板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改變和下游通路啟動有關。 50%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變, 3%~5%患者有MPL基因突變, 15%~25%患者有CALR基因突變。

臨床表現

反應性血小板增多和自發性血小板增多患者有原發病表現。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起病隱匿, 有疲乏、乏力等非特異性症狀, 偶因血常規檢查或發現脾腫大而確診。 患者血栓發生率增高, 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引起相關症狀。 還有患者因微血管血栓出現頭痛、視覺症狀、紅斑肢痛等。

少部分患者有出血症狀, 包括胃腸道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血尿等。 50%~80%患者有脾大, 多為中度, 巨脾少見。

檢查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1.血常規

血小板計數≥450×109/L , 多在(600~3000)×109/L, 塗片可見血小板聚集成堆, 偶見巨大、畸形或小型的血小板。 白細胞可增多, (10~30)×109/L, 分類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

2.骨髓圖片細胞學檢查

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 巨核細胞增生尤為明顯, 以大的成熟巨核細胞增多為特徵, 有大量血小板聚集。

3.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測定

血小板功能多有異常, 聚集試驗中血小板對膠原、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聚集反應下降。 出血時間可延長, 凝血酶原消耗時間縮短, 血塊退縮不良。

4.基因突變檢測

50%患者可發現JAK2V617F基因突變, 3%~5%患者有MPL基因突變, 15%~25%患者有CALR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