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鼻息肉突起

鼻息肉突起是息肉類疾病比較常見的一種, 鼻息肉主要發生在成年人身上, 危害性比較大, 致病因素多種多樣。 在發現疑似鼻息肉症狀的時候, 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雖然絕大多數為良性, 但也有少部分是惡性的, 必須要引起重視, 積極地進行防範, 避免產生較大的危害。

病因

1.中鼻道微環境學說

中鼻道微環境間隙狹窄, 凸凹不平, 吸入氣流在此易形成紊流;纖毛功能減弱、纖毛活動障礙;中鼻道黏膜血流較鼻內其他部位明顯減少。 中鼻道天然防禦功能減弱, 局部易受有害因數損傷, 為鼻息肉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2.鼻變態反應

鼻息肉組織可查到較多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IgE生成細胞, 且其液體內IgE水準增高, 提示局部變應性有一定作用。

3.嗜酸性粒細胞性炎症

近90%的鼻息肉組織有較多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提示鼻息肉與該細胞增多有密切關係。

4.細菌超抗原學說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鼻腔常見共生菌之一。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可直接啟動中鼻道鼻黏膜內的大量Th2細胞、B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 使其合成釋放大量促炎細胞因數, 加重中鼻道內的局部炎症反應, 促使息肉形成。

5.遺傳學因素

鼻息肉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一些報導提示可能有遺傳性因素的潛在影響。 鼻息肉通常具有家族性, 提示鼻息肉的發病存在遺傳因素或環境因素的作用。

臨床表現

鼻息肉雙側多發, 單側較少。 常見的症狀為持續性鼻塞, 隨息肉體積長大而加重。 鼻腔分泌物增多, 時伴有噴嚏, 分泌物可為漿液性、黏液性, 如併發鼻竇感染, 分泌物可為膿性。 多有嗅覺障礙。 鼻塞重者說話呈閉塞性鼻音, 睡眠時打鼾。 息肉蒂長者可感到鼻腔內有物隨呼吸移動。 後鼻孔息肉可致呼氣時經鼻呼氣困難, 若息肉阻塞咽鼓管口, 可引起耳鳴和聽力減退。 息肉阻塞鼻竇引流, 可引起鼻竇炎, 患者出現鼻背、額部及面頰部脹痛不適。

治療

1.小息肉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生長。

2.藥物治療無效者行功能性內鏡鼻腔鼻竇手術, 功能性內鏡手術的效果優於鼻息肉切除術。

3.多發性或復發性息肉行常規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