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若不防暑 秋天易發高燒
“春傷于風, 夏必飧泄;夏傷於暑, 秋必病瘧;秋傷於濕, 冬必咳嗽;冬傷於寒, 春必病溫。 ”這句話出自《傷寒雜病論》, 說的是季候變化與疾病的關係。 中醫認為, 各個季節的主氣與人體五臟具有通應關係, 如果不順應自然界的變化, 就容易被邪氣所傷, 還會影響到下個季節的健康。
春季多風, 萬物復蘇, 人體陽氣開始生髮、生長。 中醫認為, 春主肝膽, 因此在養生方面要注意保暖防風、顧護陽氣、養肝護肝。 春季被風邪所傷, 立即發病是感冒;如果當時不發病, 風邪存留在體內, 到了夏季會導致脾胃運化失調, 消化不良, 出現腹瀉。
夏季在五行屬火, 對應人體的心。 夏季心火旺盛, 會出現心煩、失眠等症狀。 同時, 暑是夏季的主氣, 暑必夾雜濕。
如果夏季被暑邪所傷, 當時沒發病, 邪氣潛伏在身體裡, 到了秋季遇到秋涼, 就會招致瘧疾, 出現惡寒高熱、口渴欲飲, 穿上衣服熱, 脫掉衣服就冷, 肌膚無汗, 出完大汗燒才退。 因此, 夏季養心是關鍵, 飲食宜清淡, 注意靜心養神, 保證充足睡眠, 運動量不宜過大, 適度防暑降溫, 切忌貪涼, 以免損傷陽氣。
秋在人體主脾, 秋季被濕邪所傷, 如果立即發病, 會出現食欲欠佳、腹瀉等症狀;若不立即發病,
在飲食上, 立秋之後應儘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冷瓜果, 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
冬天是封藏陽氣的季節, 以便來年陽氣的升發。 如果冬季被寒邪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