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蛤蚧有毒嗎

蛤蚧這種壁虎科的動物外形非常醜陋, 因此許多人非常害怕它, 更不必說食用它了, 我們需要瞭解的是蛤蚧本身就是一種有毒的生物, 但是他的毒存在於它的眼睛之中, 蛤蚧本身在治療諸多疑難雜症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但是在使用之前必須要有嚴格的要求, 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自身的健康。

一、概述

陸棲的爬行動物。 形如大壁虎, 全長34釐米。 體尾等長。 頭呈三角形, 長大於寬, 吻端凸圓。 鼻孔近吻端, 耳孔橢圓形, 其直徑為眼徑之半;上唇鱗12~14, 第一片達鼻孔;吻鱗寬, 不達鼻孔;吻鱗後緣有三片較大的鱗。 頭及背面鱗細小, 成多角形, 尾鱗不甚規則, 近於長方形, 排成環狀;大而突起的鱗片成行的鑲嵌在小鱗片中, 行距間約有三排小鱗, 分佈在軀幹部的有10~12縱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側有三對隆起的鱗;胸腹部鱗較大, 均勻排列成複瓦狀。 指、趾間具蹼;指趾膨大,

底部具有單行劈褶皮瓣, 第一指趾不特別短小但無爪, 餘者末端均具小爪。 雄性有20余枚股孔, 左右相連;尾基部較粗, 肛後囊孔明顯。 體背為紫灰色, 有磚紅色及藍灰色斑點;液浸標本成為深淺相間的橫斑, 背部約有7~8條;頭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淺相間的環紋7條, 色深者寬;腹面近於白色, 散有粉紅色斑點。

蛤蚧習居於山岩或樹洞內(曾在西雙版納以煙薰樹洞而獲得)或居住在天花板牆壁上。 晝伏夜出。 動作敏捷。 捕食昆蟲, 也捕食壁虎、小鳥、小獸及蛇類等。 喜在夜間鳴叫, 蛤蚧之名來自其鳴聲, 3~5月鳴聲頻繁。 尾易斷, 有再生能力。 有咬物至死不放之特性, 故被咬住, 不易掙脫。

二、蛤蚧有毒嗎

頭沒毒, 毒在眼。 蛤蚧是一種珍貴的藥用動物,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蛤蚧性屬咸溫, 潤肺補腎, 益精壯陽, 活渴通淋, 定喘止咳。 肺癆咯血、氣虛血竭者宜之。 ”蛤蚧野生在南方陰涼的石頭山上, 人工養殖前景廣闊。 蛤蚧喜食活蟲, 好爭雌, 日伏夜出, 冬眠夏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