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準備貼秋膘了?請慎重!

8月8日立秋, 這貌似預示著夏天謝幕秋天來臨了。 在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 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很多人因為“苦夏”掉了不少肉, 立秋後得補上。 如果青島人現在就開始忙著貼秋膘, 那就有點操之過急。 “貼秋膘”這事也得“因地制宜”, 現在還不適合進行。

立秋不等於秋天真到了 現在正是長夏季節

雖然立秋已經過去, 但剛過了小暑、大暑, 其實氣溫上還沒進入秋天, 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 老青島人都知道, 立秋之後, 秋老虎天氣就不遠了, 這才是青島真正悶熱的季節。

從中醫角度而言, 從立秋開始至中秋前後,

是一年四季外的第五個季節——長夏。 顧名思義就是延長了的夏季。 長夏的時候, 青島的天氣很符合長夏的特點:悶, 熱, 潮濕, 黏黏糊糊, 哪裡有一點秋高氣爽的感覺呢?這種天氣裡, 多數人都會覺得有氣無力, 昏昏沉沉, 胃口也不是太好。 這種天氣, 讓大家吃肉貼秋膘怎麼可能吃得進去。

貼秋膘有點過時 老規矩要改一改

講究秋季進補, 是自古沿襲下來的觀念, 足見我們對這事有多重視。

其實, 我們的老祖宗之所以把“補”看的很重, 並推崇“秋季進補”, 與當時特有的環境是分不開的:過去老百姓的生活都很清貧, 不少人連溫飽都難以解決, 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者大有人在, 人們普遍存在三大營養素供應不足的問題, 的的確確需要補一補。

而進補的食物通常都是魚、蝦、羊肉、雞蛋等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 在當時的情況下, 多吃這些食物的確能起到“補”的作用。

但是想想現在的生活條件, 咱們每天的餐桌上都有魚啊肉啊, 營養過剩的人居多, 再強調補其實是有點過時, 貼秋膘的老規矩也得改一改。

現在貼秋膘影響腸胃 堅持清淡飲食准沒錯

經過三伏的“烘焙”, 很多“苦夏”或在夏天裡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仍不太好。 此時人的胃腸功能是比較弱的, 還沒有調理過來, 光是應對濕氣, 我們的脾臟已經忙不過來, 如果再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貼秋膘, 只會徒增滋膩, 加重腸胃負擔, 影響胃腸功能。 因此現在貼秋膘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再多增加肉食。

營養攝入和體力補充在把握適時原則的同時還要“對症下藥”。 立秋後, 市場上有了豐富的蔬菜、水果、豆類、薯類和雜糧, 它們所富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諸多的生物活性物質, 或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補”的東西。

濕氣重愛上火的 都不適合貼秋膘

青島靠海, 氣候潮濕, 所以濕氣重的人也多。 對於體濕的人應該以化濕為主, 白扁豆、薏米、冬瓜、赤小豆等是不錯的選擇, 少吃肥肉, 少飲啤酒, 少吃冷飲。 管住嘴, 運動腿, 多運動是體濕患者的不二法則。 而貼秋膘只能加重體內的濕氣!

另外對於愛著急、愛生氣的人來說也是不適宜貼秋膘的, 可以少“貼”, 多了就會化火, 生痘痘、便秘, 或者加重氣滯,

氣滯久了就會造成血瘀, 就會造成陰虛火旺體格乾瘦, 手足心熱, 口燥咽幹了, 所以要調好情緒, 也要去好好地找醫生把自己的身體狀況調理到一個很好的狀態, 避免長久氣滯血瘀、陰虛火旺造成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身上長包塊等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