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遵循原則
精氣不足, 當然需要進補, 但是不能亂補, 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補氣先重脾胃
氣虛之證, 有脾胃氣虛與心肺氣虛等類型。 補氣的藥物有健脾胃的, 有養心肺的, 應隨宜選擇。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也就是說補藥效用的產生, 首先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 施布於全身。 因此, 補氣先重脾胃, 有它的重要意義。 應用補血、養陰、助陽各類藥物時, 也要考慮這一點。
2.補血必須補氣
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兩者之間, 關係非常密切。 "有形之血, 不能自生, 生於無形之氣", 從而提出"氣能生血"的論點。 因此, 補血必須補氣。
3.養陰宜用清補
陰虛證的表現, 多見熱象, 如舌紅、口幹、口渴等。 養陰的藥物, 大多屬於涼性, 既可滋養陰津, 又有清熱的作用。 所以說, 養陰宜用清補。 如果誤用溫熱性的補藥, 不但會助長熱象, 而且會進一步加重陰虛。
4.助陽宜用溫補
陽虛證的表現, 多見寒象, 如舌淡、苔白、怕冷等。 助陽的藥物, 大多屬於溫性, 既可以振奮陽氣, 又有祛除寒象的作用。 所以說, 助陽宜用溫補。 如果誤用寒涼性的補藥, 會使陽氣更虛, 寒象愈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