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有涼方 從日常飲食開始
豔豔夏日, 剛從炎熱的大太陽底下逃離, 躲進冷氣房時, 如果能夠馬上來上一大杯冰冰涼涼的飲料, 鐵定叫不少人想打從心底大喊聲“透心涼”或“爽快啦”!不過, 中醫師警告, 老把肚子當冰箱, 可得小心當不成水妹妹, 反倒吃出四四方方“冰箱”身材, 肥胖機率大增, 連皮膚也容易乾巴巴。
根據老中醫的臨床經驗, 現在很多小女生, 從小經常冰品、可樂不離手, 打亂身體自然調節溫度的規律, 結果就是百病叢生。
飲食的溫度有多重要?中醫師表示, 人的身體, 可是大自然最精密的設計, 但一般人卻鮮少體會到它的重要性,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一切跟著感覺走, 反倒因為飲食的溫度亂調、飲食的方式不對, 傷害自己的健康, 埋下日後致病的根源。
不對的飲食溫度可比健康隱形殺手!打個比方, 現今低碳生活風行, 大家都知道不該再使用傷害地球的能源, 該利用太陽能、風力、潮汐等大自然運作的能量,
人體溫度忽冷忽熱, 只有百害無一利。 舉例來說, 夏天外頭氣溫高, 為了散熱, 人體會不斷流汗, 當流汗時, 血液、皮下組織的水份大量向外流失, 這時人自然會想補充水份, 但冰涼的飲料並不是最佳選擇。 李深浦強調, 冰涼的飲料一進到肚子, 想要被人體吸收利用來補充水份根本不容易, 因為過低的溫度, 只會造成血管收縮, 恰恰相反, 造成血液黏稠, 皮膚組織更乾燥。
不僅如此, 長期習慣喝冰涼的飲料解渴, 會讓身體仿佛處在冰箱當中,
夏天解渴到底怎喝才對?室溫的涼水就是解渴的聖品, 消暑不該靠冰品, 人體溫度的調節必須溫和漸進, 才不會打壞自然節奏, 引發疾病。
夏季食療要訣:
中醫認為暑為陽邪, 易侵犯上焦心肺, 流汗太多會傷津耗氣、注意力難集中、四肢疲倦乏力等, 特提供茶飲和穴位來自我保健。
天氣悶熱, 稍不小心就可能中暑。 其實中暑分“陽暑”和“陰暑”, 症狀大不同, 中醫須辨證論治, 配合茶飲和穴位來自我保健。
中醫認為暑為陽邪, 易侵犯上焦心肺, 中暑多出現身體燥熱、出大汗、心煩、面紅、口渴想喝冰水、小便量少而黃或灼熱、脈搏變快等熱象, 照鏡子可以發現舌頭變很紅。 嚴重者可能出現抽搐、意識昏迷、四肢發冷, 須立即送醫治療。
由於暑熱, 流汗太多, 容易傷津耗氣, 頭重、暈眩無法集中注意力, 四肢疲倦乏力、口乾舌燥、臉色蒼白等氣陰兩虛的現象。
氣溫高又潮濕, 常引起腸胃不適, 脾胃失常, 出現腹痛吐瀉、胸悶噁心、食欲不振、胃腸脹氣等症狀, 照鏡子可以發現舌頭上鋪了一層白白偏厚膩的舌苔。
以下提供幾道保健茶飲及穴位按摩, 防範中暑的發生, 輕鬆喝茶、按摩穴位,
消暑茶飲 清涼一下
金銀翠玉飲
材料:西瓜翠衣(西瓜白肉部分)20g、金銀花1錢、薄荷0.5錢、生甘草1錢
作法:將材料洗淨, 包入過濾袋, 置入保溫杯中, 沖入沸水800cc, 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
功效:清心消暑瀉熱, 但虛寒體質或有感冒等症狀者不適合飲用。
津氣生脈飲
材料:西洋參3錢、麥冬2錢、五味子1錢、竹葉0.5錢。
作法:將藥材洗淨, 包入過濾袋, 置入保溫杯中, 沖入沸水800cc, 悶泡20分鐘後代茶服用。
功效:消暑益氣, 養陰生津;但虛寒體質或有感冒等症狀者不適合飲用。
香薷消暑飲
材料:香薷1錢、紫蘇1錢、陳皮2錢、茯苓2錢
作法:將藥材洗淨, 包入過濾袋置入保溫杯中, 沖入沸水800cc, 悶泡20分鐘後代茶服用。
功效:消暑解表, 化濕和胃;中暑發熱突然暈倒者, 不適合飲用。
穴位按摩 擊退暑氣
用濕毛巾冷敷以下穴位各5分鐘,再搭配按摩及深呼吸,一邊穴位各按摩20下,這些穴位有清熱消暑,降心火的功效。
督脈大椎穴:位於後頸部位于低頭時頸椎最高點;出現類似中暑症狀時,敲打大椎穴可幫助散去體內積藏熱氣,疏風清熱益氣。
心包經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中央正上方2寸(3橫指寬);可安撫情緒緊張,安定心神;改善胸悶,減少噁心欲吐等腸胃不適。
肺經尺澤穴:肘關節橫紋處,靠近大姆指的方向,近肱二頭肌肌腱邊緣。可瀉肺熱,消暑氣。
膀胱經委中穴:位於後膝膕橫紋中央。經常按摩可清熱涼血。
不適合飲用。
穴位按摩 擊退暑氣
用濕毛巾冷敷以下穴位各5分鐘,再搭配按摩及深呼吸,一邊穴位各按摩20下,這些穴位有清熱消暑,降心火的功效。
督脈大椎穴:位於後頸部位于低頭時頸椎最高點;出現類似中暑症狀時,敲打大椎穴可幫助散去體內積藏熱氣,疏風清熱益氣。
心包經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中央正上方2寸(3橫指寬);可安撫情緒緊張,安定心神;改善胸悶,減少噁心欲吐等腸胃不適。
肺經尺澤穴:肘關節橫紋處,靠近大姆指的方向,近肱二頭肌肌腱邊緣。可瀉肺熱,消暑氣。
膀胱經委中穴:位於後膝膕橫紋中央。經常按摩可清熱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