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肋骨下方隱隱發脹最典型的病因是患上了胃潰瘍。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
很多人平時的飲食習慣不好,
很容易導致各種胃腸病發生。
胃潰瘍的發生跟飲食、藥物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除了肋骨處疼痛之外,
還需要胃潰瘍的其他病症表現進行判斷,
這樣才能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
臨床表現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
多位於上腹部,
也可出現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劍突後。
常呈隱痛、鈍痛、脹痛、燒灼樣痛。
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後1小時內出現,
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
直至下餐進食後再複現上述節律。
部分患者可無症狀,
或以出血、穿孔等併發症作為首發症狀。
治療1.一般按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原則用藥首先應用減少損害因素的藥物:如制酸劑、抗膽鹼能藥物、H2受體拮抗藥、丙穀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劑及奧美拉唑等,
同時給予胃黏膜保護的藥物:如硫糖鋁、鉍劑、甘珀酸(生胃酮)等。
徹底根除Hp,
因為目前認為Hp感染與本病有一定關係,
所以要積極治療。
2.胃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現為嘔血或便血。
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止血措施主要有:①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PPI),
提高並維持胃內pH值;②內鏡下止血;③手術治療;④介入治療。
3.食物的選擇得了胃病飲食上要注意以下13條原則:(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
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
還會使血脂增高,
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
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
有規律地進餐,
定時定量,
可形成條件反射,
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
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
每日3餐定時。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
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
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
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
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
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
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煙,
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
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
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
應少飲酒,
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
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
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
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
因此,
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12)戒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
如:鳳梨、柳丁、桔子等,
於飯後攝食,
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
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13)戒產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
使患者有飽脹感,
應避免攝食;但食物是否會產氣而引起不適,
因人而異,
可依個人的經驗決定是否應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