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沒底氣是脾虛 中醫教你聽聲知健康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 其中聞不僅指聞氣味, 還包括聽聲音。 《黃帝內經》提出, 呼、笑、歌、哭、呻為五聲, 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這五臟, 仔細傾聽五聲, 便能大概了解五臟的情況, 可以說五聲是臟器健康的窗口。
發怒愛喊肝火旺
肝, 在志為怒, 在聲為呼。 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 還大呼小叫, 可能是肝出了問題, 一般是肝火太盛, 可以適當吃些有助于清火的寒涼食物, 菊花茶、薺菜、絲瓜都有利于疏肝解毒。 平常習慣“長吁短嘆”的人, 可能為肝氣郁結, 柴胡、薄荷、蘇葉可以疏肝郁、防氣結。 吐納養生法“六字訣”中提到,
狂笑不止有心病
心, 在志為喜, 在聲為笑。 心氣足的人就會愛笑, 笑聲聽上去也很爽朗, 適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氣。 如果一個人經常不明原因地狂笑不止, 就有可能是心出現了問題。 同時, 過多、過度的笑會耗傷心氣。 如果多笑一會兒、多說一點話, 就覺得心慌, 氣不夠用, 多為心氣虛, 就要注意保養心氣了。 養心的關鍵是學會慢生活, 工作時間特別緊張, 下班了就要刻意放慢節奏。 食補方面, 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 都能益心氣養心陰。 六字訣中, 常讀“呵”字音可以補心氣, 對治療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處。
唱歌沒底氣脾虛
脾, 在志為思, 在聲為歌。 因此, 如果一個人歌聲洪亮, 脾就應該比較健康。 相反, 如果一個人脾胃有病, 唱起歌來就會聲音低微, 沒有底氣。 生活中, 飲食不規律會把脾氣打亂。 養脾的關鍵時期在長夏(7月初~8月初), 結合健脾、祛暑、化濕等方法進行調補, 可以吃些綠豆、蓮子、絲瓜、陳皮、鴨肉、鯽魚等。 六字訣中, 常讀“呼”字音可以培養脾氣, 對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處。
哭個沒完肺氣弱
肺, 在志為憂, 在聲為哭。 和脾類似, 如果一個人哭聲洪亮, 說明肺氣強盛。 相反, 如果總是聲音很小地哭哭啼啼,
總是哼唧腎不好
腎, 在志為恐, 在聲為呻。 一個人如果總是哼哼唧唧, 可能是腎出了問題, 由于元氣藏于腎, 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也不會太好。 不過, 人在極度痛苦或快樂時呻吟, 是身體在調元氣的表現。 補腎要注意腰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