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呂宋果的功效與作用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 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 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學藥材。 那麼對於呂宋果這種藥材你瞭解嗎?

【別名】 加穵弄、寶豆(《本草補》), 苦果(《藥材資料彙編》)。

【來源】 為馬錢科植物 呂宋豆 的 成熟種子 。

【原形態】 大型木質藤本。 葉對生, 革質, 光滑, 矩圓形或橢圓形, 長8~20釐米, 先端銳尖, 基部楔形或略圓、有明顯的3條基出脈。 花白色, 大多生於上部葉腋;花萼短小, 有齒;花冠管狀, 長不及1釐米。 果實圓形, 灰白色微帶黃色漸變為褐色, 徑約10釐米或更大;種子多數,

包在柔軟黃色的果肉中, 新鮮種子稻草色略帶青綠, 卵形或具鈍角的三角狀形, 略扁, 寬約2.5釐米, 被銀白色伏貼的毛茸。

【生境分佈】 分佈菲律賓、越南、泰國。 都自菲律賓等地進口。

【性狀】 乾燥成熟種子呈不規則卵圓形, 或一面有棱, 長2~3釐米, 寬1.5~2釐米, 厚約1.5釐米, 外表灰棕色, 有細疣點, 有的殘留銀灰色帶光澤的毛茸。 基部有圓形的種臍。 質堅實, 縱切面可見角質狀、半透明、灰棕色的大胚乳, 中央具子葉2片。 氣無, 味極苦(性劇毒, 嘗時注意)。

【化學成份】 種子含生物鹼2.5~5%, 其中46~62%為番木鼈堿;還有馬錢子堿0.5%、少量的小檗堿以及三個16-烷氧基番木鼈堿:16-甲氧基番木鼈堿、16-乙氧基番木鼈堿和16-丙氧基番木鼈堿。 另含番木鼈甙。

【藥理作用】 參見"馬錢子"條。

【性味】 苦, 寒, 有大毒。

【功能主治】 《綱目拾遺》:"治腹痛瀉利, 瘧疾, 蟲積, 刀傷出血, 蜈蚣咬傷。 "

【用法用量】 內服:磨汁, 每次量2~3厘, 每日服2~3次。 外用:刮末撒或調敷。

【注意】 體虛, 久病者忌用。

【附方】 ①治腹痛瀉利, 瘧疾初作, 蛔蟲疳積, 中風昏僕:呂宋果, 磨水服。

【摘錄】 《*辭典》

【出處】 出自《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本草補》:呂宋島中產一果, 名加穵弄, 外肉而內核, 味苦不堪食。 其初惟有一處深山峻嶺生此, 樹甚高大, 土人多不識, 旅人至島百年後, 始知其中果可用。 近三十年, 頗悉其療治各病, 極有奇驗, 遂攜至中國。 若果之皮肉, 其效尤捷。 有呼為寶豆者, 豆言果之形狀, 寶言其貴重要。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呂宋果的功效和作用, 如果要食用呂宋果的話, 最好諮詢一下中醫。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