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養生不做這十件事
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無大礙的習慣, 卻可能上了中醫養生的黑名單。
清代養生家徐文弻曾在其所著的《壽世傳真》中提出了“十忌”,
中醫養生不做10件事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 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 這時的陽氣像樹苗, 雖然生長勢頭很旺, 卻十分柔弱, 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
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 所以從人體來講, 頭部是陽氣彙聚的地方, 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 很容易讓寒邪入腦, 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 必須陽氣旺盛, 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 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 就會陰氣較重, 氣溫較低, 寒邪容易侵襲體表, 甚至由表入裡造成一系列疾病。
當然, 現代人居住樓房, 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 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
3、忌濕地久坐
真正的濕氣不能直接進入體內, 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 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 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 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 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 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 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 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 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 因此, 出大汗以後要及時把汗擦乾, 並更換乾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 不宜立刻上身。 這可能有些誇張了, 衣服曬得乾爽以後, 即使還有一定熱度, 也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危害。
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癒的人,
6、忌汗出扇風
這個也要靈活看待, 如果是三伏天, 身體時刻都有汗, 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
這裡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 因運動而出汗時, 不要貪涼而扇風, 或立刻喝冷飲。 扇風雖然很愜意, 但風為諸邪之首, 帶著寒邪或濕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了。
7、忌燈燭照睡
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 這也不好。 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 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 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 容易造成神魂不安, 影響睡眠品質。
8、忌子時房事
一天之中, 陽氣最旺的時候是白天, 可陽氣的初生卻是在半夜子時(23:00~1:00)。
這時陽氣剛剛發芽, 非常嬌氣,
9、忌夏月涼水抹席, 冬月熱火烘衣
這兩個習慣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危害, 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 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 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
夏天不要貪涼, 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 容易導致出汗不足, 氣機不能充分打開;冬天也不能貪熱, 把暖氣開得過熱, 容易導致出汗太多, 精氣外泄。
10、忌久觀場演劇
這一條是勸我們注意養神。 現在電視網路娛樂節目非常多, 不能過分沉迷於此, 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 我們的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 不再注意體內的感受。
中醫認為, 心是“君主之官”, 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
中醫養生方法
1、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 “人欲勞於形, 百病不能成”。 因此, 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
2、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 糾正臟腑陰陽之偏, 防治疾病, 延年益壽。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 飲食要以“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無蓄為益, 五菜為充”, 還要重視五味調和, 否則, 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3、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 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 多說好話、多行善事, 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 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4、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古人認為, 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 保持神氣清靜, 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5、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5、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