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天麻祛風止頭痛的小常識

[天麻祛風止頭痛小常識]

天麻是一種名貴中藥材, 始載于《神農本草經》, 又名赤箭, 為蘭科多年寄生植物的塊莖。 長於熄肝風、平肝陽、祛風通絡,

廣泛用於肝風內動、肝陽上亢、風濕麻痹及中風後遺症, 對頭痛、頭暈目眩者尤宜。 天麻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耳源性眩暈和痰濁中阻所致的頭痛、眩暈有獨特療效, 被譽為“治風之神藥”。

然而, 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原因能引起頭暈頭痛。 比如貧血、大腦失養, 或者痰濁淤血阻滯於體內等。 要治療這些因素引起的頭暈頭痛, 只有糾正貧血, 去掉痰濁及淤血才行。 由於天麻並沒有補血及祛痰化淤的作用, 因此不能單用天麻來治療, 必須與補血、祛痰化淤藥配伍, 才可以標本兼治, 頭暈頭痛藥到病除。

[不同加工炮製方法對天麻中有效成分的影響]

1、採用hplc方法測定貴州省嚴的天麻中天麻素含量, 凡新鮮天麻經 過除去表皮(或因挖掘時損傷塊莖), 不論煮法或蒸法加工品, 其天麻素 含量均有降低, 而原皮蒸法加工者含量一般較高, 這與天麻素易溶于水有 密切關係。

2、天麻經不同加工處理後天麻素和天麻甙元的含量, 結果以煮法加 工為好, 煮5—lomin為宜。 如用蒸法, 應嚴格控制時間。

如鮮品不經殺酶 處理, 直接切片乾燥, 成品率及有效成分含量均較低。

3、天麻的加工炮製方法, 除用水煮或蒸外, 還有用於熱炮製方法進 行加工。 丁敖林曾對天麻的3種炮製方法(浸潤法、幹熱法、蒸軟法)進 行了比較, 採用分光光度法檢測天麻經3種不同方法炮製後天麻素的含量。 認為幹熱法較其他兩種方法為優, 工藝簡單, 週期短, 成品率高, 天麻素 含量不下降。

4、蔣禮年等曾對天麻不同切制方法進行了比較, 並用分光光度法檢測其天麻素的含量。 認為蒸切法較好, 天麻素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