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脈沉怎么調理?

我們都知道, 中醫當中在看病的時候會采取號脈的方式, 因為人類的脈象往往預示著身體究竟存在哪方面的疾病, 進一步確診之后就可以用中藥進行治療。 在中醫當中, 有一種脈象就是脈沉, 不過患者自己對于這種脈象還是很不了解的。 那么, 脈沉到底要怎樣調理才最好呢?

專家表示, 沉脈主里證。 因病邪郁于里, 氣血內困, 則脈沉而有力, 為里實證;若臟腑虛弱, 氣血不充, 脈氣鼓動乏力, 則脈沉而無力, 為里虛證。

沉脈須與近似脈伏脈相區別, 沉脈與伏脈都位于皮下深部, 需重按觸及, 但沉脈部位近于筋骨, 在肌肉中部, 跳動均勻, 而伏脈必須推筋著骨始得。 沉脈與浮脈為相反的脈象。 臨床上沉脈常同數、遲、滑、弦、虛、緩等脈兼見。

那么沉脈如何調理好呢?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據理辨證, 心氣虛則心慌氣短, 脾失健運則肢倦乏力或食少難化, 脾不能正常化生氣血則變生濕濁痰飲, 浸淫脈道, 心脈瘀滯, 氣血難通便產生胸膺痛或左胸痛, 舌見瘀點為瘀血之證, 脈沉緩主脾虛, 細主氣血不足。

治法:健脾養心, 化瘀通脈。 方用歸脾湯加減, 藥用黨參、黃芪、酸棗仁、白術、茯苓、當歸、川芎、紅花、丹參、遠志、木香、甘草, 方中黨參、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 當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 木香行氣化滯, 伍當歸、川芎、紅花、丹參化瘀通脈, 于是心脾俱補, 氣血流暢, 胸心疼痛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