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壽星的養生之道
楊絳:見利不爭壽自高
2011年7月17日, 楊絳度過了百歲壽辰, 有人讚揚她是著名作家, 她卻說“沒有這份野心”;有人說她的作品暢銷, 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瞬間”;有人請她出國訪問, 她說“我和鐘書好像老紅木傢俱, 搬一搬就要散架了”。 她生活簡樸, 從不講究。 家裡用的都是舊式的櫃子、桌子, 甚至連書房也沒有。 “我家沒有書房, 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 也充客廳, 但每間屋子裡都有書櫃、有書桌, 所以隨處都是書房。 ”不爭、低調、簡樸, 這就是楊絳的真實生活, 也正是她歷經滄桑依然健康長壽的原因。
啟功:我從不溫習煩惱
啟功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 享年93歲。 啟功先生坎坷半生, “文革”時期, 被劃為右派, 他的助手曾問:“經歷了這麼多, 你為什麼還這麼樂觀?”他答道:“我從不溫習煩惱。 人的一生, 分為過去、現在、將來。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現在很短暫, 很快也會過去, 只有將來是有希望的。 ”
他曾這樣自敘生平:“檢點平生, 往日全非, 百事無聊。 計幼時孤露, 中年坎坷, 如今漸老, 幻想俱拋。 半世生涯, 教書賣畫, 不過閑吹乞食簫。 誰似我, 真有名無實, 飯桶膿包。 偶然弄些蹊蹺, 像博學多聞見識超。 ”在北師大校園內, 師生們尊稱他為“博導”。 博士生導師啟功便笑著說:“老朽垂垂老矣, 一撥就倒、一駁就倒, 我是‘撥倒’,
正是啟功先生這種謙恭溫和、不固步自封、心胸寬廣、平易近人的性格, 使他得以長壽。
施蟄存:不死就是勝利
施蟄存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 學貫中西、博通古今, 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專家”。 上世紀六十年代, 施蟄存在農村摘棉花時悟出一套“棉花哲學”。 棉花受到外部擠壓, 縮成一團渺小無力;一旦外部擠壓放鬆便又會鬆弛地恢復原貌, 妙在彈性十足。 此後, 每當遇到挫折, 他都像棉花一樣伸縮自如、彈性十足。 “文革”期間, 他專心致力於詞學和金石研究, 自得其樂, 外界的干擾幾乎對他不起任何作用。 他當時的名言是“不死就是勝利”。
1993年, 有關部門決定授予施蟄存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鄭逸梅:不比為貴
我國文史掌故大家鄭逸梅一生為報紙副刊寫的隨筆、趣聞總字數超過1000萬字, 被譽為“補白大王”。 老先生生前的座右銘是四個字:不比為貴。 他說:“不與富交, 我不貧;不與貴交, 我不賤。 自感不貧不賤, 就能常處樂境, 于身心有益。 ”正因為有這種良好的心態, 儘管一生充滿坎坷, 他卻始終保持坦然、樂觀、淡定的精神, 活到了98歲高齡。
要想享受人生的歡悅與幸福, 學習這種“不比為貴”的心態, 對每個現代人來說都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