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顎鼻竇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鼻部疾病,
對於鼻子的護理,
人們是一定要非常的注意的,
平常的時候應該要多多注意鼻子的衛生問題,
有很多人都會喜歡用手去摳鼻子,
其實這樣非常的不好,
這是一個非常不衛生的舉動,
可能會帶入一些病菌,
有可能導致鼻子出現一些疾病。
感冒了以後出現鼻塞問題也應該要及時服用藥物,
避免鼻竇炎的發生。
上顎鼻竇炎應該要怎麼辦呢?
一個或多個鼻竇發生炎症稱為鼻竇炎,
累及的鼻竇包括: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
這是一種在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
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1.急性鼻竇炎(1)全身治療採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因多為球菌感染,
以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為首選藥物,
藥物治療強調選擇敏感抗生素,
足量、足療程使用。
若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
可適當用鎮靜劑或鎮痛劑。
一般療法與急性鼻炎相同。
中醫中藥治療以散風清熱、芳香通竅為主,
以解毒去瘀為輔。
(2)改善鼻竇引流常用含1%麻黃素的藥物滴鼻,
收縮鼻腔,
改善引流。
急性鼻竇炎還可以通過體位改變進而改善鼻竇的通氣引流而減輕頭痛。
(3)上頜竇穿刺沖洗術急性上頜竇炎宜在全身症狀消退、局部急性炎症基本控制後施行。
沖洗後可注入抗菌溶液,
每週1~2次。
(4)鼻竇置換療法適用于兒童多組鼻竇炎患者。
(5)病因治療如為牙源性上頜竇炎應同時治療牙病。
(6)黏液促排劑治療可以使用黏液促排劑,
改善分泌物性狀並易於排出。
(7)激素治療可以應用鼻用局部激素或全身應用激素,
改善局部炎症狀態,
加強引流。
(8)手術急性鼻竇炎在藥物控制不滿意或出現併發症時可採用鼻內鏡手術,
通過內鏡引導直達病灶,
開放鼻竇口,
清除病變,
改善局部引流,
進而恢復鼻竇正常的生理功能。
[2]
2.慢性鼻竇炎(1)抗生素Macrolides(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雖然不可以清除細菌,
但可以減少慢性細菌感染的毒性和減少細胞損害。
在激素治療失敗的病例中,
選擇性的應用長期低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
具體起效機制不是很明確,
但可能同局部宿主免疫反應的下調以及繁殖細菌的毒性較弱有關(2)血管收縮劑能收縮鼻腔腫脹的黏膜,
以利鼻竇引流。
但血管收縮劑不宜長期使用,
會有引起繼發藥物性鼻炎之虞。
(3)黏液促排劑在標準的治療方法上加入黏液促排劑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要是可以減少治療時間。
(4)抗組胺藥儘管在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中並沒有建議使用抗組胺藥,
但在美國,
一項研究顯示在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中,
抗組胺藥還是經常被使用,
可以明顯減輕噴嚏、流涕和鼻塞症狀,
但對鼻息肉的大小無明顯影響。
(5)高滲鹽水高滲鹽水可以改善鼻黏膜纖毛清除率,
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高滲鹽水在咳嗽、流涕、鼻後滴漏症狀各個評價指標中均有明顯效果。
(6)中醫中藥以芳香通竅、清熱解毒、祛濕排膿為原則。
(7)理療一般用超短波透熱療法,
以輔助治療。
(8)鼻竇置換法適用於多個鼻竇發炎及兒童。
(9)手術治療1)鼻內鏡下鼻竇手術為目前首選方法。
在鼻內鏡明視下,
徹底清除各鼻竇病變,
充分開放各鼻竇竇口,
改善鼻竇引流,
並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
是一種盡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創手術。
2)其他手術上頜竇鼻內開窗術、上頜竇根治術、鼻內篩竇切除術、鼻外篩竇切除術、額竇鑽孔術、額竇切開術、蝶竇切開術等。
對於一個確診的慢性鼻竇炎患者,
推薦的治療程式應該是:首先進行藥物治療(包括局部和全身應用),
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進行鼻竇CT掃描,
如果有影像學改變及手術指征,
再行鼻內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