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末秋初之際,
濕氣也悄悄地開始在人體內橫行。
近些年來,
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
保溫杯不離手,
但身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良習慣,
而這些不良習慣恰恰是加重體內濕氣的罪魁禍首,
例如吃生冷海鮮、大量飲酒、缺乏運動等。
濕氣對人體傷害極大,
而且十人九濕,
濕氣對人體的危害緩慢卻不容忽視,
它一步一步地侵害著人體的健康。
那麼,
秋天濕氣重究竟有哪些表現呢?
1、關節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
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
部分氣血運行不暢,
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
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2、頭部當時期首先侵蝕的時候,
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
當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
可呈現頭昏沉重地,
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
四肢沉重,
渾身不舒適,
似乎身上附著重物。
此外,
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
流清鼻涕等表濕證,除濕氣,
祛濕健脾,
是冬季女性最熱門的話題。
3、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
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
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4、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
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
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
很難沖下去,
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
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
體內有濕的人,
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
得多用幾張才行。
5、消化效果濕邪困擾脾臟,
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
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
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
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6、小便及婦女帶下,
而且大便也會表現的比較稀女性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濕邪還有一個特徵也是“趨下”,
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中醫養生,
健脾“化濕”。
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特徵都相對經典。
若發現自己有以上的症狀,
就要注意了!!!可以通過食療和運動除濕。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
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
薏米,
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
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
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
可以利尿、除濕。
同時,
也要多加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
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
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
增強體內水分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