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國醫大師裘沛然的養生秘訣

“一花四葉湯”讓您達到“全神”狀態

裘老提出一個著名的概念, 即“全神”, 他所說的“全神”是指“神明”的妙用。 作為萬物之靈長, 人類的“神”是最全面的, 人體的生長壯老以及氣血精髓的充養、喜怒哀樂的調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等諸多生理活動, 無不依靠“神”來主宰。 它具有自我調節、自我修補、自我適應、自我控制四大功能, 而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不受損害的情況下, 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因此, 要想身強體健, 首先要“全神”, 而要達到“全神”狀態, 必須運用各種修身養性、澄心息慮的方法, 使心態保持恬淡寧靜。 裘老開出了一張精妙方劑———“一花四葉湯”。

一花, 指身體健康長壽之花;四葉, 即豁達、瀟灑、寬容、厚道。

豁達即胸襟開闊。 裘老說:“榮華富貴有什麼好稀罕的, 即使你多活幾十年, 也只是一刹那, 任其自然, 何必強求。 ”人只有具備了裘老這樣“富貴於我如浮雲”的豁達胸襟, 才能看淡得失、心平氣和、形神康泰。

瀟灑原指清高灑脫、不同凡俗之意, 而裘老意為輕鬆、舒暢, 即充滿生機、超越自我、身心愉悅, 從而有利於健康。

寬容即寬恕, 能容納他人。 裘老認為, 寬容待人是一種美德, 也是處理和改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不但能使人心寬體胖、氣血調和, 而且對於社會的和諧也有重要意義。

厚道即為人處世之道要敦厚、仁厚。 裘老經常強調, 厚道對維護和培養人身元氣有重要作用。

厚道最為重要的就是做人要仁厚、樂於助人、扶危救困, 同時要常懷感恩與報恩之心, 多幫助他人。

養生切莫貪生

裘老有詩雲:“養生奧指莫貪生, 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偉人盡黃土, 死生小事不須驚。 ”

裘老在臨床實踐中, 觀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絕症者, 凡能坦然自若、樂觀開朗地面對病情、積極配合醫生診療的, 大多抗病力增強, 元氣逐漸恢復, 病情漸入佳境, 甚至完全康復。 而越是憂愁、恐懼、怕死的患者, 則精神崩潰, 氣血耗散, 病情常加速惡化。

所以, 人不必刻意地去追求健康長壽。 從容、淡定、坦然地面對生活, 品味人生, 樂天知命。

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

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輕重、長短、多少的統稱,

它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氣度、節度等, 做人的一切, 都得有個度, 養生也不例外。

裘老說, 孫思邈提倡“饑中飽, 飽中饑”, 此為飲食之度;漢代華佗主張“人體欲得勞動, 但不當使極耳”, 此為勞逸之度;《黃帝內經》載, “起居有常, 不竭不妄”, 此為房事之度;《論語》載, “唯酒無量不及亂”, 此為飲酒之度;“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此為理財之度;“親親而仁民, 仁民而愛物”, 此為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於天, 俯不怍於人”, 此為做人之度。

儒家所宣導的“中庸之道”, 是指無過無不及, 處理事物要恰到好處, 這是把握“度”的最高準則。 《黃帝內經》曾提出“生病起於過用”的觀點, 如飲食過飽、情志過用、勞逸過度等均可成為致病之因。 裘老提出的養生貴在識度與守度, 就是“中庸之道”在養生理論中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