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補鈣的三大誤區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以為, 人老了, 骨頭脆了, 所以要吃鈣片, 來防治骨質疏松, 其實不是這么回事。
誤區一:治骨質疏松不辨病因
骨質疏松主要分為兩大類, 即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和繼發性的骨質疏松。 女性絕經期后出現的骨質疏松, 老年男性出現的骨質疏松都屬于原發性的骨質疏松。 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誘因(如藥物)而引起的骨質疏松則屬于繼發性的骨質疏松。 不同類型的骨質疏松, 治療手段不一樣, 千萬不能不加區分, 一律補鈣, 否則會出現并發癥。
繼發性的骨質疏松, 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松,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質疏松, 現在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
誤區二: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 鈣補得越多, 吸收得也越多, 形成的骨骼就越多, 其實不是這樣。 通常, 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 過量補鈣并不能變成骨骼, 反而會引起并發癥, 危害老人健康。
鈣是這樣被人吸收的:鈣經胃腸吸收, 進入血液, 形成血鈣(即血液中鈣的含量),
誤區三:補鈣能治好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 是人體衰老的表現。 女性在絕經以后5―10年, 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松。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 一般在30―35歲左右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 稱為峰值骨量。 此后, 就開始骨丟失, 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 在絕經后1―10 年, 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 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 由此可見, 要想老來骨頭硬朗, 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
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量, 而且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 不會引起血鈣過量。
專家建議:老人每天堅持喝兩杯牛奶, 多吃奶制品、黃豆、青豆、豆腐、芝麻醬等含鈣豐富的食物。 其次,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少喝咖啡和可樂, 不要吸煙, 這些都會造成骨量丟失。 除此以外, 曬太陽和戶外運動也有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 這些都是安全的補鈣方法, 老人們根本沒有必要每天服用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