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貼三伏貼八注意 少吃冷飲遠離空調

冬病夏治, 很多人會選擇在夏季用三伏貼來治療疾病。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治療法, 其是結合針灸、經絡以及中藥學, 用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 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 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貼看似很簡單的反復貼卻有很多注意事項, 下面我們就一一來看。

1、要保持連續性。

冬季易發疾病在夏季的症狀不明顯, 或者根本沒有症狀, 所以治療後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顯現。 一些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醫院嘗試的患者, 在不能看到立竿見影的療效後, 也就放棄了繼續治療,

使得疾病遷延難愈。

2、反應強烈很正常。

藥物敷貼後4—6小時, 有的人會有刺癢感覺, 這是藥物滲透入表皮後的一種自然反應;還有人會出現紅、腫、熱、痛;大約有1%—5%左右的人可能會起皰; 這些是由於藥物被人體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 因此皮膚起皰、反應強烈的病人療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

但為防止感染, 起皰後一定不要撓破, 少量小的水皰可等待其自行吸收, 大水皰可用消毒針頭刺破引流, 外塗消毒液。

3、遵守固定療程。

冬病夏治, 三伏為一個療程, 今年閏二伏, 因此有了“加強灸”。 一般需連續3年, 也就是3個療程。 只有堅持按療程治療, 才能保持藥效的發揮, 經絡才能處於持續興奮應激的狀態, 對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慣性。 而且, 還要治養結合。 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習慣上有所克制, 不要貪涼, 應該配合治療, 以達到最佳效果。

4、抓住有利時機。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陽中之陽。 這時, 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 藥力最易滲透到體內。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此時陽氣斂藏, 氣血不暢, 皮膚乾燥, 毛孔閉塞。 這兩個時間貼敷穴位, 能溫陽益氣, 健脾補腎益肺, 祛風散寒, 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 可見“三伏貼敷”與“數九貼敷”無疑是提高患者禦病能力, 調節機體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5、少吃冷飲。

冷飲, 一方面可傷及脾胃的陽氣, 使本已陽虛的體質更加虛弱;另一方面, 冷食可使沉積在體內的寒氣凝滯, 向外發散時困難, 影響治療效果。

6、遠離空調。

進入空調房後, 皮膚遇冷, 毛孔收縮, 影響藥物的滲入, 同時也會降低經絡傳導的速率和活躍性。

7、吃清淡飲食。

頭伏蘿蔔二伏菜, 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 飲食調養以清心防暑、滋陰生津為主, 不宜過食肥甘厚味。 綠豆、蓮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鱔魚、鴨肉等較適宜。

8、保證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時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鬆, 神經緊張得到調整, 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 引導藥效直達病灶。 此外, 平和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免疫功能處於一種最佳狀態, 這種狀態有利於頑疾的治療和康復。 夏季悶熱, 會使一部分人心情煩躁, 易於激動。 因此,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通過轉移注意力、聽音樂等方式有意識地克制這種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