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是怎麼引起的 多數是病變
猩紅熱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它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疾病, 大多數都是由於患者出現了化膿性病變, 中毒性病變或者是變態反應性病變。
1.化膿性病變
病原菌侵入咽部或其他部位, 由於A組菌的M蛋白能抵抗機體白細胞的吞噬作用, 因而可在局部產生化膿性炎症反應, 引起化膿性咽峽炎、扁桃體炎及鄰近器官合併症, 如中耳炎、乳突炎、頸淋巴結炎等;若細菌侵入血循環可致敗血症。
2.中毒性病變
細菌毒素吸收人血後則引起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 紅疹毒素使皮膚和黏膜血管充血、水腫、上皮細胞增殖與白細胞浸潤, 以毛囊周圍最明顯, 出現典型猩紅熱皮疹, 退疹時表皮細胞壞死引起脫皮, 口腔黏膜也出現充血或點狀出血, 形成黏膜內疹。
3.變態反應性病變 病程2~3周, 少數病人發生變態反應性病理損害, 主要為心、腎及關節滑膜等處非化膿性炎症。
猩紅熱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但易冬春發病居多, 人群對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普遍易感染, 感染後人體可產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 其發病以小兒較為多見, 以2-10歲的兒童發病最多, 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極少患有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