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內寒屬於中醫的一個名詞的範疇,
一般情況下,
如果出現陽虛內寒的現象,
患者往往會引起怕冷,
手腳冰涼的症狀表現,
這多是因為脾腎陽虛而引起的一種現象,
在平時生活當中,
處於除了注意防寒保暖以外,
要加強飲食調養,
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平時生活當中不能過度勞累。
陽虛內寒的症狀
一、陽虛表現:畏寒怕冷、手腳冰涼陽虛的主要症狀為畏寒怕冷,
手腳冰涼。
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
陽氣不足,
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
中醫認為畏寒怕冷主要為脾腎陽虛而引起大多數畏寒怕冷、四肢發涼的人屬於亞健康狀態,
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
營養缺乏,
衣著不當,
缺乏運動,
好靜少動所引起。
合理營養,
增進熱能食物,
可明顯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經常手腳冰涼的現象,
也是一種病症,
可以稱為“冷寒症”。
中醫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
心臟衰弱,
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
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的反應,
嚴重的還可引起下肢的靜脈曲張,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些系統性疾病如血管功能障礙的前期,
主要症狀就是手腳冰涼,
應引起警惕。
二、陽虛表現:完谷不化很多朋友們一聽到完穀不化這個詞就有點摸不著北了,
這是指性格嗎?如果你這麼認為那可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完穀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
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腸胃不好,
消化不良。
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
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
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
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
沒有“火”,
米就無法煮成“飯”。
所以當陽氣不足時,
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
而直接從腸道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