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候適度是指對練功的一些要求及限度把握要適當,
或恰到好處,
太過或不及均非適度。
練功適度,
主要以意念、呼吸、姿勢及練功時間等方面為內容。
練功是在意念主導下的心身鍛煉。
意念太弱則雜念繁多,
或易於昏沉入睡;反之,
意念太強也不行。
尤其對初學者,
強行意守或強行以意領氣,
等於揠苗助長,
極易引起頭脹頭疼、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
甚至可以出現偏差。
意念的鍛煉要順其自然,
暫時守不住也不急,
採取因勢利導的方法,
循序漸進地進行鍛煉,
保持勿忘勿助、若有若無、似有意似無意的原則。
經過一個階段練習,
“水到渠成”,
雜念必將逐步減少,
逐漸就會達到適度。
氣功調息中雖然有多種呼吸方法,
但除非特殊需要,
一般還是以自然呼吸為好。
雖說是自然呼吸,
在入靜狀態下呼吸也會自然變得柔和、細緩、均勻、深長,
達到調息的要求,
即所謂“心靜息自調”。
有些功法要求特殊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
也必須在自然悠暢的基礎上,
通過意念誘導吸氣下行並稍許用力,
經過一段訓練後逐漸形成。
這種方法不易掌握,
而且有些內容還可能成為以後進一步練功的障礙。
常見有人學習某種特殊的呼吸鍛煉方法出現偏差,
引起胸悶氣窒。
更有甚者,
平時不須注意的呼吸,
也變成如果不想著如何呼吸,
呼吸就無法正常進行,
出現憋氣悶脹的狀況。
不同的姿勢對機體具有不同的影響。
站式、行式,
側重於對體力及骨骼、肌肉的鍛煉,
對增強體質有很大的好處。
靜坐、靜臥,
可以充分地使骨骼肌放鬆,
有利於入靜養神。
通過變換姿勢,
不僅可以增加學習氣功的趣味性,
也可使體力及身體不同部位得到專門的鍛煉。
不論採用那種姿勢,
都應松緩自然、舒適圓活,
切忌故意拿架、僵硬做作。
此外,
由於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有差異,
練同一種功法時姿勢也可以大同小異。
初練氣功時,
即使選用比較舒適的臥式,
作功一段時間後,
也會出現全身的不適或某些部位的肌肉酸困麻痛,
這是正常現象。
此時,
可暫停練功,
調整姿勢或活動一下肢體後再練,
不要勉強堅持,
以免精神緊張而影響練功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後,
對某種姿勢就會逐漸適應,
也會更加充分放鬆,
這本身就是練功功夫的一種體現。
練功不僅每天都應堅持,
練功時間的長短也應適度,
應根據練功人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開始時,
每次可以練15分鐘至20分鐘,
以後每次練功時間可以逐漸延長,
每次練功都應留有餘力、留有餘興,
以不感到疲勞和不勉強為度。
如果練功僅作為保健和病癒後鞏固療效,
每天可以利用起床後,
睡覺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了。
如果是為了治病,
每天可練三、四次,
每次練功時間可以適當增加,
但應避免一練就半天、勉強堅持的作法。